第477章 筑路现场(第1页)

据日兴亚院华北联络部《华北劳动问题概说》"满华劳动流动统计"等资料,19341941年7月进入东北的普通劳动者人数为300余万人。()

除普通劳工外,从华北输送到东北的还有由被日军俘虏的战俘、抓捕的抗日军民组成的特殊劳工,即日本所称的"特殊工人"1942年,日军又将"特殊工人"分为"辅导工人"和"保护工人"。原来属于抗日军队的被俘人员被称为"辅导工人";被抓捕的百姓被称为"保护工人"。

1941年3月开始,日军在华北强行实施了三次残酷的"治安强化运动",并对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实行疯狂的"扫荡"和"三光"政策,乘机抓捕抗日军民,送到东北、华中等地区。到1942年4月,累计被送到东北的"辅导工人"4万余人、"保护工人"30余万人。

被输送到东北的特殊劳工,大部分没有被华北和东北的日伪劳工管理部门统计在内。这是因为这些战俘集中营是由华北日军直接管理的,其输送与使用都由华北日军和东北关东军直接经手。

冈村宁次与梅津美治郎达成输送劳工协议后,加大力气抓捕抗日根据地的青壮,数个月来从根据地强行抓走了十余万人,加上河南大旱逃到日占区的民众,终于凑够了梅津美治郎要求的30万劳工,随即将他们送到东北参与筑路军事工程建设。

这批数目庞大的劳工里有大约2万“辅导工人”和8万“保护工人”,其余则为河南饥民中挑选的普通劳工。

梅津美治郎与野副昌德的态度是:对辅导工人与保护工人要另眼对待,要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干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直至榨干他们身上最后一点价值,对生病的、完不成每日劳动定额的要坚决予以“处理”,毫不留情,如果这样他们还是累不死,待工程完工后全部活埋。

春雨绵绵的下着,天地间一片湿朦朦的景色。小草已经冒头,树枝业已抽出了嫩芽,小兴安岭中一派生机盎然。

但这种盎然的生机不属于正在筑路的大群劳工,他们衣衫褴褛顶着寒冷的细雨,一步一滑的肩挑手提向密林中修筑简易公路,单薄的身躯瑟瑟发抖,不时有人撑不住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摔倒。

凶恶的监工在身边来回巡视着,见到有人跌倒立刻上前劈头盖脸一顿皮鞭。

新组建的东京联队第第2大队驻扎在筑路工地不远处,1大队大队长桥本四郎抬起晦暗的面孔默默无语的注视着帐篷外的夹杂着凉气的细雨,在春色中他依然内心中愁肠百结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