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197节新世纪的股权
元旦时秦至善曾流露出帮新世纪电器在香港上市的念头,当时是对荣飞讲的,荣飞未置可否,实际上算是婉言谢绝了。()秦至善也就没有再谈此事。当时的政治环境如此,而新世纪电器骨子里还是国企,虽然有联投的股份在里面,但市里(代表是轻工局)没有正式确认这一块,新世纪电器也就有些“妾身未明”的样子。所谓的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其实未必有法律效力。鉴于此,荣飞总的打算是暂且搁置这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回归联投的步伐,任由她暂时游离在联投外围。
自常乾坤以下,新世纪电器的领导班子和员工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将自己当做联投的一员的,特别是在公司迁至南郊区之后,公司处于联投的“包围”中,那些后来加入新世纪的员工从来就认为他们就是联投的一员,在联投办的食堂就餐,在联投开的超市购物,和联投基本一样的工资制度-----联投逐渐形成的文化及价值观念日益侵蚀着这家一直不景气的小企业的“元老们”,他们承认是联投帮助了他们,他们也越来越多地采纳了联投在人事,薪酬,开发体系上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当然,常乾坤与荣飞的关系以及常乾坤对联投的态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元老们”还是有些舍不得割舍自己的国有身份,觉得那是一种光荣,虽然这种自豪日渐式微,但让他们彻底放弃国有身份变为无依无靠的民营一员还是顾虑重重。他们也承认联投的制度更人性化,更体现奖优罚劣,更激励人。总之,这些人(代表人物正是张昕之父张立国)希望“两边靠”,在保留国企身份的同时对那些阻碍发展的制度陋习进行改革。至于联投(实际是荣飞个人)的投资而形成的股份,心情颇有些复杂。91年新世纪电器破天荒地实现了大额利润,利润总额突破了百万大关。联投的投资当然要分红——这是协议上写明了的,三分之一的分红被联投拿去了。那些人顿时有些被“剥削”的感觉,原来现实的剥削真的存在啊。
新世纪电器的这些思想常乾坤都有和荣飞谈过。“是不是有些忘恩负义的感觉?”
“理应如此。曾有人说过,群众只能享受改革的成果,却不能承担改革的风险。”荣飞淡淡地说。
“你倒想得开。”
“想不开怎么办呢?”荣飞被常乾坤说笑了。这就是上位者的悲哀。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一些领导在下台后颇有抱怨,总记得我曾如何如何的地对他们好,如何有恩于人,而下面似乎毫无人性。凡是如此,还是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