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翎昨天是和关武华讨论哮喘病,但也是第一次遇到,何况又是如此严重的类型,也有点着急,搓着手,脑海中闪过很多有关支气管哮喘的记载:
在中医学中,本病归属于哮喘或哮病。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描述了小儿哮鸣的病因与症候。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喉间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的发病特点,所制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迄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唐宋时期,无论对本病的临床症候及方药治疗都有进一步的认识。至金元时期,自《丹溪心法》一书开始,将哮喘独立成篇,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观点,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代戴原礼就本病病因,明确提出宿根之说。清代对哮病的认识有更大进展,在病因上,李用粹将其概括为:内有壅塞只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在辨证论上,《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寒、热、虚、实四类。
中医防治哮喘的机理研究,始于60年代。当时曾观察施行气功治疗患者的尿17一酮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认为其疗效的产生可能与增加肾上腺皮质的血流有关。80年代以来,广泛开展了内分泌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发现应用补肾法,能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提高受外源性激素抑制的垂体——肾上腺轴的兴奋性,由此而获得哮喘的远期疗效。另外,通过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和临床所见的瘀血证表现,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有关。
想到这里,彭天翎又想起了《神农经》上治喘先治肾的理论,再想起和肾有关的脉络,对,用针灸!彭天翎一拍手,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让我来,我给他针灸!”彭天翎坚定地对其余诸人道。
“你?”陈林不敢置信,虽然彭天翎对医药是很熟悉,但不代表他就会治病情如此严重的病人呀!
“对,是针灸,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彭天翎焦急地道。
“可是……”陈林还是怀疑,询问式地看向李木与关玉琼。
倒是李木不发表意见,他隐隐地觉得应该相信彭天翎。
这时候关玉琼站了出来,道:“我们也是没办法了,就让小天试一下吧,不过,小天,你有信心么?”说完看向彭天翎。
彭天翎坚定地点头道:“琼姐,谢谢你的信任,你放心,我相信我会控制好他的病情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