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电局打长途电话并不容易,孙杨打了两次,都没有找到马老板,一次是说去了西宁,一次是说出去办事了,孙杨只好作罢。可是周全海主意已定,又在钢厂找了一个伙伴,平时跟他学过两手拳脚什么的一个小伙子,两个人执意要一起去青海。没办法,孙杨只好给马老板写了封信给带上,又问还有没有钱?周全海说手里还有三千,都带上了。
送走了周全海,已经是四月底,要迎接五一,大家又忙了起来。
为了扩大产能,四月初,孙杨就在和黄姐筹备着新的加工车间,也准备开始做西装了。社会上逐渐开始流行穿西装,尤其是很多工厂机关单位给职工的劳保福利都是西装,喜欢统一着装,这个市场也很大。孙杨登记的是个体户,在一个车间里还真不敢闹得动静太大。原先想过重新租一个大的场地正正经经的搞一个工厂,可是听说那样的话,可能要变成了私营企业了,工商税务上的限制就会很多,弄不好还会变成剥削雇工的典型,因为政府鼓励的是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再加上私人很难有符合这个条件的出租屋,所以只好放弃。最后孙杨和黄姐商量,再租一处像黄姐现在这样的民房,搞一个男装加工车间。
孙杨以前的老板丁东林也在考虑着扩大生意,他也在三区搞了一间门面,经营劳保工作服,也有西服,看来他也是看见了机关厂矿的团购商机,把生意的重心打算转向这里。孙杨听说他也搞了一个服装加工作坊,不过做的是劳动布的工作服,走的是廉价大批量的路子。
西装的加工难度要远远的大于女式时装,它不像女装那样讲究款式的新潮,而更加注重的是板型和做工水平,男装这一块正是黄姐不太擅长的地方。
孙杨的办法是引进技术。在找房子设立加工车间(作坊)的同时,他开始打听黄州最著名的西装师傅。黄州最好的西装师傅无疑是在当年建设大西北时候由上海迁来黄州的黄荣盛西服店里,这家店当年是专为替苏联专家制作西服而由总理特批西迁过来的,几十年来一直号称是黄州第一西服店,目前主要承接政府部门出国服的定做和一些其他业务。
孙杨在去浙江之前就由黄姐陪着去黄荣盛订做了一套380元的毛料西服,从浙江回来,正好再由黄姐陪着去取这套订做的西服。还别说,真是不愧是黄州最好的西服店,就是比黄姐做得挺括合身又舒服,孙杨见黄姐也认可了这套西服,心里就拿定了主意。
孙杨使的也是去年林伟健对自己使过的那一招,在路上等那位西装师傅下班出来,上前堵住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