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整肃宫禁
皇帝的神色比文祥几个想象中要好得多,倒似乎觉得这件事很好玩儿似的,轻笑不绝,见众人进来,开口说道,“这个玉铭,文理不通根本就不能补缺。”
“是”文祥答道:“让他归班候选去吧”
皇帝点点头问:“他那个缺该谁补呢?”
“这得要看资序。吏部原开了单子的。”
“单子在那儿?”
文祥不敢说,已经在检了。因为天威莫测,预知召见为了何事,是犯忌讳的,所以他只这样答说:“得现检。不过也很方便,一取就到。”
“那就快检来该什么人补就归什么人补,你们秉公办理。”
“是”文祥回头向赵光低声说了一句:“蓉舫,你看看去。”
赵光心里明白,皇帝迫不及待地,要在此刻就补了上海道这个缺,是防着日后再有反复,捡上来也许仍是玉铭一流的货色。那时候不能振纪纲,会形成极大的难题。同时有‘秉公办理’的面谕,可见皇帝的本心有借此振饬吏治之意。既然如此,军机乐得办漂亮些,也买买人心。
因此等将单子拿到手里,先细看一遍,其中第五名叫张元普,下面注的简历是:“浙江仁和;戊辰进士;刑科掌印给事中;加级五次、纪录两次。”道光二十七年,他这一榜中,科名早发,李鸿章等都是皇帝面前响当当的红人了,而此人连个四品京堂亦还未巴结上,也太可怜了。
当然,除了科名以外,皇帝还着眼在‘加级五次’上面,便即问道:“他这个加级是怎么来的?”
“是京察上来的。”军机章京答说。三年考绩,京察得一等才能加级,张元普五次得一等,自然可以不次拔擢,因即吩咐:“你带着笔没有?拿单子重新写一张,第五改成第一。”
于是在许乃钊一手安排之下,当天就由军机处承旨发出一道上谕:“新授上海道玉铭,文理欠通,不堪任使,着即开缺,归班候选。该缺着由刑科给事中张元普补授。”
张元普从道光二十七年中了进士,分发刑部,一直浮沉部署,混了数年才补为山东道御史,转刑科给事中,为人碌碌,一无表见,除了忠厚谨慎以外,别无所长。十多年的京官苦缺,穷得家无长物,最大的指望是放一任知府,不论缺分好坏,总比借债度日来得强。谁知平地青云,居然放了上海道。这个缺不谈‘陋规、外快’,光是额定的养廉银,照缙绅录所载,每年就是三千五百两。只要做上三年,不但所欠的‘京债’可以还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