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开始在海战中使用热兵器以来,水雷便因为其的廉价和高效,而一直为交战双方的广泛使用。实际上在整个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中,印度海军始终没有忽略水雷在防御作战中的作用。在群岛附近海域印度海军在战前共计布设由上万枚各种型号的水雷所组成了9个大范围的雷区。但其中真正成功的却唯有“基洛”级877EKM型潜艇“辛杜格霍什”号对丹老群岛的布雷封锁。
一艘俄制“基洛”级潜艇即便不携带任何的鱼雷和其他反舰武器,所能携带的水雷数量也仅为24枚。如果要封锁拥有多条出海水道的丹老群岛,印度海军理论上至少需要5艘潜艇同时工作,布设上百枚水雷。不过萨克胡亚中校显然是印度海军中少有的潜艇布雷专家。他没有盲目在单一水道布雷。而是以低航速游弋于丹老群岛外围,借助自身的双-通道声纳和主动水面搜索雷达,侦测东盟舰队的动向,然后以高航速突入、抢占有利的阵位布设小量的水雷,以牵制对方的行动。
由于丹老群岛海底地形复杂,体积较小的俄制MIIIM型大陆架水雷往往难以被探雷声纳发现,隐蔽性很强。而一旦触动这些恐怖的恶魔,其所携带的水下火箭可以以高达100节的速度攻击目标,无论是东盟海军的潜艇还是大型舰艇都难以摆脱它的攻击。缺乏扫雷舰艇的东盟舰队被“辛杜格霍什”号的水雷阵困在丹老群岛近一周的时间。直到中国海军的扫雷艇群抵达,才得以解困。这一意外的变数,使得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攻防战的初期,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将单独面对印度海军的群岛守备舰队,在正面战场几乎没有任何的数量优势。
与第三舰队糟糕的情况相比,已经进入印度洋的中国-东盟联合舰队第一舰队—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号双航母战斗群则真正体会到“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在空袭了印度西海岸的战略据点之后,舰队继续向北航向,进入孟加拉湾。舰载机群频繁出动,以小规模的空袭袭扰印度东海岸的马德拉斯、维萨卡帕特南等军民两用港口。航母战斗群的行动不仅破坏了对印度经济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更彻底切断印度本土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联系。
不过战场上的成功并没有丝毫减弱某些人的失落感,从空袭卡达姆巴返航回来第47战斗机中队“东海之箭”的中队长刘庆征中校便陷入空前的低谷。他无论如何都不曾想到战场辉煌的胜利背后等待着的他竟是感情上的重挫。当他的战鹰平稳的降落在“上海”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一直翘首以盼的杨若兰上尉俏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