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十字路口(四)(第1页)

曾几何时,习惯了鼓吹自由、民主风尚的西方列强,将军队国家化视为所谓文明国家的通则,认为只要是实行宪政民主体制的国家都莫不如此。而印度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后进各国之中开民主自由风气的代表,印度军队因为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只服从于民选政府,而被西方各国视为印度民主自由的保护伞,也是免于这个东方大国落入独裁者手中最后的保险丝。但是显然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关键性的要点—那就是军队也是由人组成的,而只要是人就会有其领导者。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实行三军分立,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为国防最高决策机构,而内阁总理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三军统一作战指挥权在平时归内阁总理,由总理通过内阁秘书处与国防部行使,战时则通过授权给军种参谋长来实施统一指挥。内阁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首长,负责军队的日常行政事务。印度的政客们总是喜欢标榜他们的军队是一个非政治组织,在政治上可以严守中立,从不参与政治斗争,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从而受到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信赖和尊敬。

但是这样的军事体制却在2007年的印-东(盟)战争以及其后的印-中战争之中显现出他先天的不足来。由曼莫汉.甘地总理亲自领导的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中产生的种种误判令印度军队在各条战线上损失惨重。而三军分立的体系,更令印度海、陆、空三军参谋长出自身所统御兵种的利益出发,在历次战役中多次配合失误。

在战争初期这一弊病还并不明显,因为实际战役的指挥权主要掌握在德高望重的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空军中将普拉什的手中,凭借着普拉什中将的个人威信和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指挥中心内事先经过长时间磨合完成编组的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体系,印度军队依靠自身强大的兵力和武器优势仍能较为顺利的按预定计划打垮了一盘散沙的东盟各国。

但是当强大的中国介入之后,印度的战争机器在面对持久的高强大消耗之中就明显的显现出后续无力起来。第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中印军队正面交锋之后不久。印度海、陆、空三军的参谋长们在由谁来统一指挥印度军队的问题上开始争执不下。在远离本土的马六甲海峡地区作战,印度海、空军理所当然的更具发言权,但是印度陆军在马来半岛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所集结的兵力却远超过了海、空军的总数,所以印度陆军也在指挥权上毫不让步。这场耗日持久的争执其最终结果是由印度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