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命门(第1页)

随着谢慕华和曹彬的一番长谈,无数官员加入了深化大宋体制改革的行列之中。

首当其冲的便是最为紧要的河北,在这块和契丹人战斗的最前线,一队队精心挑选出来的禁军进入河北,将那些已经不符合精兵体系的作战人员缓缓的代替出来。

接近十万的河北禁军,在半年之内,已经更替了整整一半。余下的五万人马,和新近补充进去的五万精锐,这十万人平均年龄一下子降到了二十七岁,堪称战斗力、作战经验都达到了巅峰水准。

这一调动的过程,为了安全起见,谢慕华是以千人为单位,留将不留兵,分别调动。

斜轸看着河北禁军的调动,以为有机可乘,试探进攻了几次,被李继隆指挥部署坚决抵抗之后,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只得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其实,对于契丹人来说,当务之急不是从幽燕南下,而是在大同那一线的战斗。

而大同、雁门关那里几乎就是谢慕华的根据地,想要进行军队的整改工作一点也不困难。

整个大宋的官僚体系完全被发动起来,招兵,练兵,安置从军中出来的老兵。忙得不亦乐乎。

谢慕华有心按照后世的武警制度来保留一部分不适合在禁军的老兵,他每出一个想法。枢密院、兵部、三衙包括吏部和三司户部都要进行反复论证。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够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而且不会给大宋的体制带来危机。

事到如今,谢慕华才发现,想要推行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根本是一件让人疯狂的事情。

后世看那些穿越小说里的主角,大手一拍额头,一个点子出来,跟着便要风机火燎的部署下去,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太多太多的现实问题聚集起来。都需要小心翼翼的处理,一个不留神,说不定就会变成隐藏在宋廷之中的导火索。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才是国家的根本,牵涉到军队的每一项决策都需要谨慎而又小心的处理。

一整改花名册,谢慕华才发现,在赵德昭时期,禁军已经扩展到三十六万人。而这三十六万人里,符合自己标准的,约有二十余万,也就是说,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禁军要被裁减。这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厢军这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部队,为了维持住地方上的战斗力,处理军队后勤,地方保障包括救灾、徭役等作用,不让厢军变成庞大的冗兵组织。接近四十万的厢军,要砍去整整一半。

地方上的官员不断把最新的情况禀告上来,离开军队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