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权,是一个正常上位者的基本操作。
阇耶在世之时,就将掌兵之权分散到十多名将领手上,防止某家独大。
即便褚古摩达深受阇耶信任,也只是诸多掌兵将领之一而已,充其量也不过是兵力多些,能量大些。
阇耶死后,格局变动之际,武将们因为共同利益把褚古摩达推为代言人,实质上却是拥兵自重各立山头。
而褚古摩达悍然发动兵变夺权,将一众权贵尽皆打倒,着实令这些掌兵大将极为震惊。
震惊之余,尽管将领们的内心想法各有不同,但反应都还算冷静,并没有什么过激行为。
哪怕是之前崇敬大主祭,倾向太宰,或是与某个文官神职交好,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好轻举妄动。
毕竟大局已定,眼下权贵们的小命都被褚古摩达捏在手里。
如果硬着头皮蛮干,只会害人害己,看不到任何收益。
认清现实,将领们和褚古摩达谈判时考虑问题就更为理性了。
谈判说白了就是利益分配,只要好处给到位,什么事都好说。
所以褚古摩达也不含糊,大肆封官赐爵,不管是虚名还是实利,统统给足。
有肉吃,跟谁干不是干啊。
武将们都是实在人,得到丰厚利益,当即朝褚古摩达纳头便拜,高呼拥护支持。
至于褚古摩达嘴上强调的"世子亲政",众将都是嘴上连连附和,却完全没往心里去。
也不知摩柯贵是没看透还是装糊涂,脸上一直笑嘻嘻的。
最后还当众晋封褚古摩达为大司马及辅政大臣,统帅万军总揽朝政。
至此,褚古摩达愿望成真,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不由异常兴奋,隐隐生出天下尽在掌握之心。
随即他便向众将表明,有意攻打佛誓夺回都城。
这些武将本来就有主战意愿,此时没有了文臣权贵的掣肘,自然是一致同意。
决策议定,部署下达,全军都运转起来,紧锣密鼓地开展战备。
这一战,旨在"伐伪王,夺正统",关乎占城未来,更是褚古摩达"建功立业,巩固权位"之战。
为了独享大功,他不但亲自挂帅,还让摩柯贵留守后方。
用的理由也比较充分,说世子将来就是一国之主,不该亲临战场冒刀兵之险。
而且大主祭等一干权贵也不能暴露在底层兵将视野中,需要继续严密关押在主营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