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攻击前的火力准备,钱鹏飞最后一次查看了下作战情报,确认攻击目标。
日军在恩纳岳构建了一系列的防御体系,大概分为三个堡垒区,尽管地表工事都已经在空军和炮兵的轰击下被摧毁殆尽,但多数大口径火炮都位于山体内。由混凝土浇筑成的炮兵掩体被隐蔽成山体岩石样,由坑道相连接。根据情报部门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日军在这些炮兵掩体内至少布置有三门美制240毫米M1型岸防重炮,六门203毫米仿美制M110A2榴弹炮,此外还有155毫米榴弹炮、105毫米炮、厄里孔高射火炮数门,而掩护这些火炮的是十余个轻重机枪掩体和迫击炮阵地。
一直以来,位于恩纳岳的日军炮兵阵地都是北线登陆部队的威胁,在金武湾登陆战中,这些火炮曾经带给登陆部队不小的伤亡,尤其是240毫米M1岸防炮,那些怪叫着砸落的金属弹丸带来的杀伤力是极其惊人的。一发炮弹落下,水柱冲天而起,火光、烈焰裹挟着预制破片四下纷飞。钱鹏飞亲眼看到一艘装载着第3快反旅装甲车的机械化登陆艇被直接命中,只见一团火光,整艘登陆艇便在高温和爆炸气浪中消失不见。
如果不算240毫米、203毫米口径重炮,就是那些155、105榴还有35毫米高射火炮以及大大小小的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也足够进攻部队喝一壶了。要拿下这个如同刺猬样密布着轻重火力的硬骨头的确是件难事。想当年美国人在冲绳就吃够了隐蔽在山体工事内的日军的苦头,就连第10集团军指挥官巴克纳中将也将性命丢在了冲绳岛上。
按照之前的构想,中国军队将依托着火力上的优势,利用地面部队为空军战机提供激光定位引导,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精确打击优势。但是面对着日军层层构建的密布在山体内的火炮以及其他掩护火力的杀伤,怎样能够让地面部队最大可能的接近日军堡垒区成了一个问题,毕竟地面引导是需要将激光定位器准确的对准目标,只有这样空军投掷的精确制导炸弹才会直接毫无偏差的击中目标。对于那些躲藏在山体内,又有厚厚的混凝土掩体和防护钢板保护的日军炮兵阵地,除了使用精确制导炸弹准确的穿透掩体,直接破入工事内摧毁之外,其他的一些常规轰炸都是徒劳的。
总前指曾经无数次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并做了多次的模拟试验,但都效果不是太好,要么无法对那些躲藏在山体内的日军火炮产生足够的杀伤;要么就是地面部队损失巨大,那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买卖,总前委是断然不会考虑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