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着“世界战斗机”之称的先进战斗机,‘F-35闪电Ⅱ’在面世之初,便完全是以一种全新的战机理念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五角大楼提出的“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和“联合先进攻击技术”的新概念在洛克希德-马丁与公司研制的X-35上初现的时候,美军便选中它并命名为F-35联合打击战斗机(JSF)。2000亿美元的研制经费、8个国家的参与合作,预估市场有4000架需求意向,一切的一切都给‘F-35闪电Ⅱ’太多的光环。
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同时采购了‘F-35闪电Ⅱ’最为自己的打击力量的构成部分,空军以购买了1763架F-35/CTOL常规型,海军则购买了480架F-35/CV海军型,而海军陆战队则采购609架F-35STOVL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作为第二大采购国的英国皇家海军、空军也分别购买60架和90架‘F-35/STOVL’。
作为JSF研制参与国之一的日本,在2010年也购买了100架‘F-35/CTOL’来充实自己的航空力量,以保障自己在东亚地区的空中优势。
而在去年的大陆战争中,‘F-35闪电Ⅱ’曾与中国空军交过手,尽管技术处于全面先进,但美国海军和陆战队的‘F-35闪电Ⅱ’机群最后还是被淹没在中国空军的机海之中。
但正是‘F-35闪电Ⅱ’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中国军方痛定思痛,在战后立即加快了国产新型战机的采购、装备速度。‘歼-14’、‘歼-10C’、‘歼-10E’、‘歼-11F’这些之前只是少量装备部队或是刚刚定型投产的先进战机立即成规模的大量生产,并且成建制的装备到空军、海军航空兵各一线作战部队。
从成军到形成战斗力,中国空军和海航只用了不到六个月就完成了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武器换装。这是在整个人类武器装备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速度。这种奇迹的创造很大程度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当美军的‘F-22猛禽’先进战斗机全面进入东南亚的时候,当日本空军西南、西部航空方面队的‘F-35闪电Ⅱ’开始准备‘东海有事’的时候,中国军方感觉到了两肩之上无比沉重压力。
虽然‘歼-10A’、‘歼-11A’战斗机作为国土防空已经足矣,但要想真正的走出去,拒敌于国门之外,就必须有一支真正强大的空中力量。不仅仅是立足于国土防空而且还需要发展成为一支进攻型的空中力量成了中国军方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