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西安事变(第1页)

这件事情还要从源头说起。自从1931年的9月18日,9月18日夜,日本军队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边防军的统帅,东北保安总司令张学良张少帅,一方面在蒋委员长的不抵抗的电令下,一方面也是不想消耗自己的实力,从北平下令东北军部队对日本军队的侵犯不得予以抵抗,沈阳一夜间失守。此后,十几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陆续从东北撤入山海关内,只有黑龙江的马占山将军坚持抵抗,不肯投降。1933年1月的榆关抗战,仅仅三天,山海关失守,东北军守军几乎全军覆没。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东北军系统的热河省政府主席,55军军长汤玉麟几乎不战而溃,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为了承担责任,同时也是躲避国人给他的不抵抗将军的名头,3月11日,张学良通电下野,并表示自己是“以巩固中央,统一中国为职志”。回国以后的张学良张少帅,一举从对日妥协派转变成为对日主战派。可是,蒋委员长对他所统帅的20余万东北军部队并不放心,尽管东北军数年以来为他东征西讨,死伤无数,可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嫡系,用起来不放心,所以,蒋委员长还是要想办法削弱东北军。于是,1935年的下半年,除了53军万福麟的部队以外,东北军部队全部调往陕西,奉命参加剿共。

虽然,东北军部队的装备在当时的中国,除了中央军内的精锐以外,没有比得上的,但是,犹如浮萍一般失去了自己的根的东北军官兵,对于剿共实在没有多少热情。相反的,随着离开老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东北军自上而下,大多数人都厌倦了这种如同流浪的生活,时刻思念自己的家乡,在日本关东军铁蹄下的父老乡亲。流亡关内的东北学生也不断上书张学良,要求他向中央请战,带领自己的子弟兵打回老家去,不再继续流浪。加上蒋委员长在东北军撤退入关以后,不断的从各方面限制削弱东北军,给予各种不公平待遇,东北军官兵和几十万家属生活艰难,越发加重了东北军官兵对南京政府的不满和愤怒。东北军部队剿共战事不利,先后损失了三个完整的师,蒋委员长不但不给予补充,还撤消了这三个师的番号,这使得一向服从紧跟蒋介石的张学良,也对自己的把兄产生了不满。

就在张学良对自己和东北军的前途未来感到彷徨的时候,中共通过释放的东北军团长,张学良贴身侍卫出身的高福源,向他传达了合作抗战的意愿。经过3月在洛川和李克农的商谈,4月在肤施(今延安)与周恩来秘密会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