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走了,只留下柳氏,多少有点让丈母娘考较一下女婿的意思。
王妃柳氏出自河东柳氏,正是关中四姓之中的韦裴薛柳的河东柳,论门第,论学问见识修养都是大
唐顶尖的。
以上种种头衔,都明晃晃的在柳氏脸上变成了四个大字一不好糊弄。
虽说李让和金城的婚事是政治发展的必要结果,并且自古以来也都有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的
说法。
但李让和金城的关系本身就谈不上有多亲近,甚至刚见面的时候还曾恶了金城。
今日要是再让丈母娘给看轻了,他以后还怎么与金城相处。
所以,李让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就规规矩矩的安坐不动,等着柳氏考验来临。
而柳氏见李让并没有因为李道宗的离去变得窃喜或者失礼,眼中不由得闪过一抹赞赏。
“听莒国公说,汝有时常读书的习惯,是以在草原上才能以韩信灭田横旧事警醒莒公,不知汝平日
里都读过哪些书?"
一听这话,李让就知道自己猜对了,李道宗离去,正是为了方便柳氏考验自己。
既然心里早有预料,李让应对起来便也没有那么吃力。
毕竟世家大族的人嘛,关注的点无非就那几个,首先肯定是学问,其次是门第,再次是长相,而后
才是官居何职爵尊何等。
沉吟片刻,李让淡然道:“小婿确实有读书的习惯,得益于家中父母省吃俭用,送小婿去县中上过
几年私塾……"
李让侃侃而谈,对于自己读过什么书,他也不避讳,尽数和盘托出,柳氏听得频频点头。
不多时,李让讲完,柳氏又开始问及日后的打算。
李让同样如实相告,有唐俭的安排,用不了几天,他大婚之后就去江南种地的事情就会人尽皆知,
所以李让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对此,柳氏倒是没有过多的评价,倒是对李让口中描绘的那种高产且一年三熟的稻种表现得非常有
兴趣。
只是当李让言明那种稻种不适合在关中生长以后,柳氏便也不再过多追问了。
毕竟,不管是任城王府还是河东柳氏,根基都在北方。
紧接着,柳氏将话题转移到了门第之上。
听着柳氏条理清晰的问话,李让的每一句回答,基本上都要在脑海之中思索三遍以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