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BUG,程怀默、秦怀玉,锄禾没找到两个人的名字,只有表字:怀默、怀玉,这里就直接这么称呼了。()
*********************(以下正文)
晋宇很郁闷,有些不适应唐初的生活,没办法,生产力太低,与后世相差太远了。就拿菜刀来说吧,剁不了几块骨头就卷刃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候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而没有某某剁骨的传说,钢材的硬度达不到嘛。
晋宇本打算火镰跟刨冰一块上市销售,可冰易制,火镰易造,但取火用的发烛难产!(发烛:最早起源于宋代,就是蘸了硫的木棒。)你用斧子砍个柴容易,用力猛一点就成,可这小木片就不能用力太猛,猛了容易太厚,用力小了还削不下来不说,还容易折了,总不能用自己的军刀吧?就一把军刀一天能削多少木片?再说晋宇也不舍得。晋宇没办法,只得去铁铺买了些上等刀具,效果好了很多,但还是用不了太久(好铁基本上都用来锻造武器了,没人愿意在生活用具上浪费,甚至农用器具都是用的生铁,而不是钢材。)
这下晋宇彻底没辙了,还是伟人那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晋宇回忆着大学实习的时候在军工厂的展览室里学来的资料,试图找出一种能比较实用的炼钢方法,不求多大规模,只要实用就行。毕竟晋宇没想着做个啥大型工厂的打算,封建社会一般是铁盐官营,弄不好一顶“造反”的大帽子就会扣下来,晋宇可没自信能扛得住,还是低调点好。
晋宇实习的时候,所在车间的车间主任祖籍杭州,据说祖上就是打铁的,锻的一手好钢,他爹解放前就在第四师兵工厂上班,亲自锻造过威震敌胆的“雪枫刀”,据他说当时用的就是他爹带人炼制的苏钢。(雪枫刀确实做工比较粗糙,外观都32式,但确实好用,个人认为不仅仅是钢材的原因,还有人的习惯以及力学设计。)
于是晋宇开始了技术革新,他的目的很简单,锻造一批削刀,再弄上几套厨具,齐活。
晋宇这笔好不容易练出了一块钢,正交代工匠锻造成什么样子呢,程怀默来了。
说起程怀默,这小子最近几天很爽啊,甄立权的验证报告出来以后,程怀默立马把结果告诉了老爹,免不了受了老爹一顿夸奖。让他更爽的是晋宇把所谓的“冰火两重天”告诉了他,这小子几乎每天来一次,每次来都是端着一盘冰走。看他今天端着两个碗走路都有点打飘,看来是爽过头了。
“爽过头了吧?在这么下去,小心你下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