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下来,让人感到明显头痛的就是摊子铺得太大,好像中国已经饥饿了几十年,在这五年之间各项建设都搞起来。
各地疯狂的修铁路,修公路,疏通河道
或者是铁路,公路,河道的贯通让大家思想贯通一样,随着广播、报纸的推广,各地绅商纷纷的集资兴办实业
走在前面是那些曾经出过留学的学生,这些官二代,富二代在前清的时候都游学东京,游学欧美,看到中国与国外相差甚大,现在公路、铁路已经修通,现在政局稳定,再加上政府主导投资的300多项经济建设项目的推动,纷纷看准机会,到家乡搞商贸,兴办实业。
要说贸易,虽然不额外的创造价值,但大大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过去每个集市之间多采用借助畜力,或者肩挑背扛方式,或者借助船运方式进行商品贸易,由于公路铁路陆续修通,现在可不一样了。
在民间,在一些有头脑的二道贩子带动下,将从每个集市里面购买的商品拉到城里面各大商行,一转手就卖出一个好价格。
借助自行车,不但省力,快捷,而且拉的货物两倍于过去肩挑背扛,或者借助畜力,深得民间二道贩子的喜欢。
在其影响下,只要稍稍有点经济实力的人都疯狂的购买自行车,摩托车,通过自行车轻松、快捷的倒卖手中的货物。
在城里面,很多商行纷纷改头换面,将自己发展成一个批发市场,通过汽车、火车等方式,将外地质美价廉的商品购入,或者将本地特产买到外地价格较高的地方。
在铁路、公路带动下,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经济表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最先反应的外地产品价格普遍下跌,人民可以用非常少的钱购买到自行车、摩托车、纱布,棉花,丝绸,收音机,缝纫机等等日用产品。
另一方面,由于外地需求旺盛,很少再出现产品积压现象,这个地方的东西快速的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迅速的转换成真金白银。
因此,最先是各地商人大多数赚得钵满满的,是各地人民都获得实惠。
其次,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到外地经商发现,本地农产品在外地稍稍一加工都能卖出一个好价格,在这个时候想起杨兴指示,每个县根据自己产业特色,发展特色农产品初级加工业,本来给各个县长指标是每年推动地方乡绅发展一个,在南方有的县甚至达到5,6个,在北方很多县也超过1个。
在商贸要求下,各地纷纷要求修通四通八达的土路,要求将土路改成混泥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