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应州,秦玉命刘逊、洪钟教导于适军中之事,又嘱托沮固每月给于适家中送钱粮过去。交托完毕,便一头扎进房中,整整一日不曾出门。刘逊几次来问军中事务,秦玉只命刘逊自行斟酌处置。
直至第二日辰时,秦玉推开房门,走了出来,大声唤刘逊道:“退之,速速召集众将,并应州令至大堂议事。”
应州州衙正堂,秦玉高高在上,堂下刘逊、徐恒、沮固、张羽、洪钟、马保、孙霖,并几位军中司马、参军齐集。
秦玉清咳一声,朗声道:“诸位,秦某奉朝廷之命,前来淮南戍守,是为保我淮南四州疆土不为贼人所犯。目下虽没有南楚起兵进犯的消息,但我等深受国恩,不敢有片刻懈怠之心。今日请诸位到此议事,便是想听听诸位心中有何谋划。如何保土安民,诸位有何章程,作何打算,今日便请直言。”
秦玉环视众人,见众人皆是肃然端坐,却并无人说话,便又说道:“诸位之中,有许多人是老行伍,秦某转为武职却不过四、五年而已,保土安民之事,诸位便不肯教我么?是诸位不愿对我秦某直言,还是诸位心中毫无成算?”他目光锐利,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众人都不禁心下一凛。
忽见应州令沮固站起身,施了一礼道:“秦制司,下官乃是文官,于兵事上所知不多,是以心中虽有些想头,却不敢当着这许多位将军说起。然秦制司既问起,下官久在前敌,心中也有些想头,却不敢不说。只请诸位莫要笑下官浅陋才是。”这沮固大约四十余岁年纪,面容清瘦,胡须稀疏,便如乡间私塾先生一般。
秦玉笑道:“沮大令太谦了,沮大令乃是两榜进士出身,却甘愿到这与敌相接最前沿之地为官,这般风骨秦某是极为佩服的。沮大令请落座,兵争之事,是非对错原无定论,不过因时因势而已。沮大令肯坦诚相告,秦某先谢过。”
沮固又施了一礼,才坐了回去,道:“制司抬举下官了,制司少年高才,年纪轻轻便入翰林院为侍讲。转为武职,数年间声名鹊起,天下皆知。下官如何敢望项背。”顿了一顿,又接道:“制司远来淮南,非为出战,实为守土。下官到应州四年,所做之事,也不过加固城防,连结军民而已。且不论南楚是否出兵,我应州皆不敢稍有懈怠。下官以为,我应州当以不变应万变,现下城中守城器械,弓矢军器,兵马粮草,皆充足完备。更兼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又何惧南楚来犯?待他来时,我只需将城外百姓迁入城内,这应州便是金城汤池一般。若南楚不来,我等又何必大动干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