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经济萧条
热闹的广州城,如今可是人头涌动,哪怕是因为受到了夏季台风的影响,两广地区的农业收成,也是比起往年来稳步上升。
农信社发起的农村商业化合作生产模式,极大的帮助了本地的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其实农信社也是有着不同的策略。
对待有着丰厚田产的地主,先是在政府的督促下完成新的土地统计,不过却是因为不收农业税,而使得地主对于这件事情并不太过抗拒。对待这些客户,农信社主要是提供技术性的指导和化肥饲料等物资的供应。
在这一点上,因为华联有着工商业作为社会主体的经济支柱,所以并不需要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来拓展财源。
而有着少量田地的富农,李坚三和程德胜也是照顾,提供了不少小型农业计划,并对这些农业生产个体户实行保护。
至于无产的农业人口,一般是有两种方向。
一是经过农业生产技术鉴定成为佃户,由农信社为其提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工作,并且保障佃户的合法权益,不允许无节制的剥削和压迫。
二是进行产业疏导,将这些多余出来的人口,导向工商业领域。不要小看着点,这其实是涉及到了华联根本发展理念的国策。千百年来,因为技术和思想领域的桎梏,中华的历代统治者都没能很好的解决人地矛盾。
结果导致了人口与土地矛盾尖锐,越来越多的人口,超过了土地的承载极限,最终是帝国的覆灭。
钟泱端坐在一家新开的茶室里,西式的简约风格,也逐渐在这里盛行开来。其实说是西式,不如说成是带有东方色彩的商业化简约风格,摒弃了传统建筑领域内复杂的部分。
一排排的绒质沙发,整齐的排列在茶室里,这里还有餐点,可供消遣。闲来无事,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好去处。今日钟泱,便是想要亲自看看,自己亲手缔造的的这个庞大的新兴政权,到底是如何的一番气象。
翻开民国时期的报纸,发现这时的街头比想象中要丰富和热闹得多,卖武的、算命看相的、做泥水工的等等等等。
原本还有不少乞丐,沿街乞讨,不过经过社区服务中心的疏导和简单就业培训,还是减少了许多这样的人。并且政府也不鼓励这种施舍,这不是救人,而是害人。
社会公民的福利状况,政府自然会负责,如果做不好,就是失职。但如果百姓出于自己的善意,去给予乞丐钱财,那就是怂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