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工人闹事(第1页)

一战时期的欧洲步兵的传统进攻战术,先是猛烈的炮火袭击,然后步兵上刺刀进行集群冲锋,前仆后继。由于交战双方的战壕工事越修越坚固,炮火无法彻底清除对方的火力,结果以密集队形冲锋的步兵往往遭遇敌军机枪组成的火网,伤亡惨重。

一战后期,德军将领胡蒂尔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局,首创步兵渗透战术。经过特种训练的德军突击队跟随延伸的炮火从敌军防线薄弱处渗透,避开坚固要塞,不与守军纠缠,而迅速向纵深穿插,破坏敌军的指挥系统和炮兵阵地。新战术要求突击队员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猛烈的火力,笨重的毛瑟步枪自然不能满足要求了。冲锋枪是一种使用手枪子弹的自动武器,设计思路就是追求近距离的猛烈火力。

于是才有了德国MP18的问世。

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了著名的MP18冲锋枪。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该枪发射9毫米手枪弹,虽然射程近、精度不高,但它适合单兵使用,具有较猛烈的火力,所以迅速装备了德国军队。一支冲锋枪加上数枚手榴弹成为德军突击队员的标准装备。德国人将其用在堑壕战中,每两个冲锋枪手配备一个带小推车的弹药手;再加上背满手榴弹的掷弹兵;带着手枪和磨尖的工兵铲的近战兵;背MG08机枪的机枪手;喷火兵。。。德国人的堑壕突击小队就编成了~可惜,问世太晚,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拥有mp18.战后几年MP18只能装备警察部队。

在我国,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MP18冲锋枪全长815毫米,枪管长200毫米,枪重5.2公斤,装弹量为32发,射速450发/分钟。它采用开膛待击的自由枪机式,由于其部件加工主要靠机床冲压成形,尽量减少了旋、削、磨等工序,对机床的精密性要求降到了最低,使生产成本和工艺都得以降低,可以很方便地仿制。

该枪只能连发射击,设有专门的保险机构,采用了蜗牛式弹鼓供弹,中国兵工厂起初为MP18冲锋枪装上双脚架,其准星是切线型的,50-600米,每50米的射程为一个刻度。从这一角度也不难看出,当初中国军队主要是想以其来替代轻机枪。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有10余家兵工厂生产MP18冲锋枪,由于MP18冲锋枪的枪管上打有多孔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