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工业与改良(第1页)

工程蜘蛛机甲。

作为工程机械改良,蒸汽蜘蛛的机械关节被人为的增粗缩短了,为了是让它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

这些大家伙又不需要像它们的原型一样在战扬上冲锋。

它们现在有...六条小短腿。

通常用在各种空间较小,需要转变身形位置,不便于大型运载车辆的区域。

长距离运输一般直接使用浮空舰或是蒸汽机车。

毕竟,季林下属的领地有轮子。

用关节机械单位进行长距离移动,机械零件磨损带来的损失...还不如直接使用其他运输单位进行运输。

而蒸汽工程蜘蛛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活动机械臂将成箱的物资从浮空舰的货仓中卸下,将这些物资短距离运输到附近的物资仓库当中进行储存。

至于为什么不单独设计小型的运输单位。

因为季林没有另外开一条生产线的打算,在蒸汽蜘蛛和蒸汽机兵的原型上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也不需要多开一条生产线。

改造的成本也许只有20%,但多开一条生产线需要支付的资源可能要超过100%。

风险,成本,性价比。

改改就能用,就不要单独开另一条生产线。

规模化带来的产量优势远胜于重新设计的质量优势。

这也是很多时候能够看到一种武器装备的改型被用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原因。

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的更新换代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

生产的数量越多,摊平在每一个产品上的研发成本和生产线建造成本会越低,最终导致产品本身价格降低。

相反。

生产的数量少,那么研究费用与建造生产线的费用一同分摊到每一个产品上后就会导致一样产品显得异常昂贵。

同时。

产量越多的产品会因为其产量足够,有足够的利润优化空间,那些产品带来的利润也足够让人愿意优化产品...也有足够的时间和样本来逐个排查缺点和进行优化。

因为它的利润允许。

工业的好和多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至于那些产量小的怎么办?研发企业只想赶快把研发成本捞回来然后毙了这个没有利润的项目。

以上仅仅是建立在绝对理想条件下的描述,现实中会更复杂...

书归正题。

除非是浮空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