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夺取油田的难处;航空兵的未来地位(第1页)

“看不出嘛,你倒是挺顾家。”

“必须的。”周长风很干脆地答道。

“去吧,快去快回。”朱泠婧抬手看了眼手表,挥手道:“抓紧些,未时就过来。”

“是!”

欣然的周长风拱手行礼,然后小跑着离开了,一溜烟就不见人影了。

回家吃饭是一方面,另一件事是要去取一下自己曾经准备过的构想书。

如果明军进攻婆罗洲,当地英、荷驻军绝不会吝惜炸毁石油设施,宁毁也不能为敌所用,否则战争资源便会此消彼长,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历史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与荷兰人在第一时间就下令破坏当地的采油、炼油工厂。当姗姗来迟的日本人攻占了资源产区以后,却悲催的发现原本梦寐以求的石油设施都被破坏得七零八落了。

在帕默西亚与达吉亚塔,这儿的油田共有大约七百个钻井,原本每年可以出产六百万桶石油,但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气愤不已的日本人处决了俘虏的荷兰人作为报复。

在巴里巴潘同样如此,荷兰人炸毁了当地每年可以精炼五百万桶石油的大型炼油工厂,于是战俘们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屠戮。

日本人不得不动员、征召、集结了全国接近七成的石油工程师和技工,千方百计的努力将之修复,但一直到战争后期才大体完成。

毕竟,修复哪有破坏来的容易?

现在的明人也有相同的忧虑,也为此提出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办法来尝试避免和减轻这种情况。

比如安插进去己方的特工,伺机而动,歪解、隐瞒命令的传递;又或是提前就秘密向当地派遣奇袭人员,在战争爆发前临时组成小分队,突击、拖延破坏工作的进行。

然后随着前两年建立了伞兵部队,大都督府参谋处也就顺理成章的又新增了空降突击的计划,打算战争刚一爆发就立刻向几个目标投入伞兵,迅速攻占石油设施以挫败敌人的破坏行为。

这个计划在理论上倒是没问题,可实际践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随机性太大了。

空降作战即使在后世也十分麻烦和繁杂,天气条件、地形条件都能显著制约行动的进行。

而且这年头又没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便携式通讯设备,伞兵单位落地以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集结,在那之前都只能各自为战,堪称是在看运气打仗。

被称为“德军伞兵坟墓”的克里特岛战役中,落地的德军伞兵可谓窘迫至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