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其实也为难。
他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有些话的确不适合从他嘴中说出来。
可问题是,他褚遂良也是个要脸面的人啊!
不过看到长孙无忌微闭的双眼,褚遂良很清楚,这是长孙无忌在等他开口。
若是开不了这个口,可能他也只能回长安了。
想到这里,褚遂良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算是明白了,长孙无忌之所以举荐他来,就是为了有人能帮他说出那些他不便说出口的话。
长孙无忌在等,而他,在挣扎!
不过长孙无忌很有信心,一个能在离去之后马上又递上拜帖的家伙,绝对拎得清。
事实上也是如此,褚遂良并没有让长孙无忌等太久,就在心里说服了自己,当即便说道:“却有一法。”
他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变化,倒不是说他有多坏。
实际上,褚遂良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评价一个政治家用好坏来说,并不贴切。
就像在原本的历史中,褚遂良曾诬陷过当朝宰相刘洎(ji)致使刘洎被李二赐死。
虽然史书说是他与刘洎不合才诬陷于他,事实上是这样么?
其实不然,事实上是刘洎和他的政治主张不一样,这才是他诬陷刘洎的真正原因。
否则,和他褚遂良不合的人多了,他还都能诬陷不成?
这会儿,他之所以最终还是开口了,无疑也是因为自己的政治主张罢了。
长孙无忌闻言,会心一笑,睁开眼,故作惊喜地问道:“计将安来?”
“下官刚刚说过。”既然决定了,褚遂良也就不再犹豫,当即就笑道,“大明王廷的货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正是因为实用才畅销。
但说起来,他们很多货物尤其是日常生活类的,工艺并不复杂,我们完全可以在洮河郡复刻他们的工艺。
当然,仅仅只是这样还不够。
大明王廷毕竟才刚刚步入正轨,对这些工艺的保护还不到位,我们甚至可以派人去日月山许以重利,不管是工匠还是工艺,总会有些收获的。
说到底,大明的那些工匠不管是他们自己培养的,还是大唐过去的,以前的日子肯定过得都不咋样,尤其是大唐过去的。
真要在大唐过得不错,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这种人,最好收买。”
长孙无忌闻言,摇了摇头说道:“这样做不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