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万方有罪(第1页)

“很好,他们如果成功的话,可以给他们颁发二等功赏牌。”朱翊钧听闻崔敏的汇报,对大明船东们想要当海贼王的意愿,并没有表示反对,甚至非常赞同和支持。

二等功赏牌,已经是极限了。

朱翊钧靠在椅背上,看着燕兴楼内的人间百态,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大明为何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他很久很久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最后只得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不值得。

倭国,目前是大明最大的海贸交易国,完全是因为白银和硫磺,按照历史的自然发展,即便是到了七十年后,倭国的银山和硫磺,也只能喂饱郑芝龙这样的家族企业,整个世界的经济和贸易体量,远远不足引起大明从战略方向,走向海洋。

作为此时的天朝上国,八荒是真的一片荒芜。

郑和下西洋,一共进行了七次,时间长达近三十年之久,沿途经过了三十多个海外番国,但最终,大明的海洋开拓,还是停止了,成为了中国海权的最后绝唱。

在这漫长的三十年里,大明并没有找到将海权变现的办法。

郑和出去转了七圈,发现全都是一些比北虏还要落后的部落,没有什么收益的同时,实际控制成本又过于高昂,但现在随着泰西人在海洋上的开拓,并且建立起了一个个的殖民地,大明恍然发现,原来还能这样变现。

钱没了可以再赚,良心没了…就赚的更多了!

这就是黎牙实反复提及的大明普遍存在的高道德劣势,这种劣势也是一种矛盾的具体体现,对于开拓上,这种高道德劣势只会让开拓团体举步维艰,但这种高道德在国内,维持了政权的稳定。

大明有自己的国情,黎牙实久居大明,可以理解大明这种高道德形成的原因。

这里是天朝上国,在黎牙实心里,这里也是地上神国。

五星评论家黎牙实曾经在游记里如此评论道:[大明的海外开拓充斥着矛盾性,印证了哲学家张居正的论断,矛盾普遍存在。大明朝廷一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一方面又不想制造更多的杀孽来彰显天朝上国的雅量,希望通过温和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他们把这种方式叫做王化。]

[这种矛盾之下,导致了吕宋的现状,在繁忙的马尼拉港口,吕宋当地人的产业居然也占据了10%,很难理解,但这就是现状,这种矛盾的现象,吕宋总督府本应该很难维持,好在,大明海军足够强大。]

在开海政策的不断支持下,最先抛下高道德劣势的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