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功的时候,身边全是好人(第1页)

与魏好古不同,范进没有附庸风雅,追逐诗词歌赋的条件,范进的本事全在圣贤书里。

周学道第一次阅览范进卷子的时候,特地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

“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什么话!怪不得不进学!”

随即丢过一边不看了。

过了一会,又忍不住拾起来细细品读。

半响,才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

“真乃一字一珠!”

“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这是典型的真香定律后遗症。

感慨之后,周学道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由此可见,在文章一道,范进的笔力是极其老辣的,更是具备真才实学,名副其实的。

绝不是被流言中伤的那样,秀才功名源于试官怜悯。

之前屡试不第,

更大的原因,也许是在于文章作得过于深奥了。

童子试的试官水平有限,阅卷千头万绪,不像周学道那样于四书五经一道造诣深厚,看走了眼。

这才导致范进迟迟不得中秀才,无法出人头地,蹉跎半生。

打个比方,例如初中生的试题。

假如学生运用到研究生层次的公理定律去解初中的题目,即便是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阅卷老师水平不够,知识不够丰富,阅卷不够仔细,看得一头雾水的话,多半也会给出错误的批改,进而扣分。

二人聊了一会儿,魏好古苦笑着说道,“范兄你是不知,听说我恶了周学道,家父对我那可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范进道,“周学道乃是爱才之人,心胸豁达,魏老爷子多虑了!”

魏好古随意摆手,“我倒是无所谓,主要是我爹发愁。”

随意拿起一个苹果,袖子擦了擦,魏好古咔咔吃起来,随意的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

范进也欢喜他随意自在。

但从保持人设的角度出发,他还是劝道,“魏叔父说得也在理,你个泥猴儿,也该把心思放到举业上了。”

“若是用心,举人功名于你而言,又有何难?”

魏好古于读书一道,颇有天分。

魏家在南海县,更是传承数百年的世家。

听说南宋时期,魏家祖上还出过进士,在元时也曾出过举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