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营地枪声(第1页)

山坡上的陈海松早就来了,他没有直接从民乐营的正道进军营,而是从背荫河一路向东,经蛤蟆塘绕到了大碾子沟后山翻越过来,就是想检查独立一团的日常守备情况。有徐明在倒是在这里设置了警戒哨,只是警觉差了些,自己六个人穿着迷彩服按正常隐蔽通过方式从哨位前20多米的小树林里走过去竟没有引起他们的反应,他故意弄响了一个树枝也仅仅是让另一组潜伏哨张望了几眼而已。

来到距离训练场100多米地小山坡上,细致看了好久,感受到了部队的变化和战士们军政素质的提高,让他对这只五常县的看家部队略微放下心来。他即将前往吉林中部会晤抗联各路诸侯和长期受共产国际领导的北满省委成员,需要很长时间来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shuhaige.]

一想到很快就要去和抗联主要领导、省委干部见面,陈海松就感到巨大的压力。苏联回来的同志不能不说也是坚定地**者,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牺牲的勇气,但他们都是苏联革命理论盲目的追随者和执行者。大多家境富裕、文化较高,有激情没经历,有干劲缺思想,理论水平高、实际能力低,自视很高,或多或少看不起土生土长的国内干部。受苏联环境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撑腰,习惯于指手画脚,听不进不同意见,多少有些跋扈、家长制、独裁、专权倾向。唯共产国际是从,缺乏独立领导局部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方法。

自己带着**中央的任命来领导他们,虽然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他们也都认真执行了,但自己将要让整个东北革命武装从为保卫苏联红色政权转向中国的抗日战场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坚决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乡绅、民族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拥有者进行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转变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坚决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上来,不是几次报告就能纠正过来的。

他们跟苏联的感情太深了,受到的影响镂刻在每一个细胞里。值得庆幸的是斯大林是个实用主义者。对八路军的依赖使他可以放弃这股较小没有什么培养前途的力量,允许自己全面接手这支部队。从心里讲陈海松还真看不上这支部队,除了几个英勇无畏的将领外,真不如自己吸收当地民众训练出来的部队更可靠。

满洲省委经营东北六年了,没有自己的基干武装。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大多是争取绿林、收编地方武装发放番号。不整编不训练,没有斗争的策略和长远规划,始终无法形成合力组织几次像样的战役来鼓舞民众。

受到强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