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1页)

昭武六年,演武堂开学大典一个月后,十二位经考核被评为优等的兵员,成为了各自小队的队长。众人开始专心修习文武科,为时三年,只要通过最终的考核便可加封尉官职衔。即使没有通过考核的人,返回所在部队后,皆可升迁三级。

“陛下,如今演武堂各项事宜皆有老太尉盯着,您可以放心了。”内侍童海算是比较了解柴宗训的心思,知道他现在最在意的便是这件事。

“朕知道,有外祖父在,朕自当安心的,眼下还有别的事需要朕操心了。”

只见柴宗训在纸上写来写去,标注的内容连私下自诩熟读诗书的童海也看不懂。

那是自然,因为此时柴宗训在纸上画的乃是三百多年后才出现的“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被仿制,它在设计上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非常契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仔细看柴宗训所画之图,可以发现在炮身重心处的两侧设有炮耳,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火炮还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可提升不少。后期红夷大炮逐渐在明末清初的战扬上崭露头角,只不过有清一代以来,没有丝毫改进升级,逐渐被大航海时代的加农炮、榴弹炮等先进火炮淘汰。

柴宗训想利用火药的普及,制造大周版本的火炮,以应对未来战争所需,尽量避免更大的伤亡,这也是他极力要设立火器军司的初衷。

如今朝野内外已经完成新军制改革,柴宗训深觉也是时候将火器技术的创新摆上台面,将火器军司武装成大周的一把利刃。

“童海,召枢密院各副指挥使与潘美立刻来见朕,朕有要事相商。”

“遵旨。”

范质等人急匆匆赶来之时,柴宗训才刚刚落笔。

“卿等来了,朕有一事,想让潘美立办,但还是觉得要问过各位枢密院副使的意见,便叫大家一起来了。”

范质等人不解,究竟是什么事情,能让陛下如此着急上火。

“陛下请直言,我等洗耳恭听。”

“之前南唐一战,我大周军队使用过一种名为‘火药箭’的武器,诸位可有印象?”

“陛下,臣有印象,南唐一战中,我大周的火药箭可以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火力迅猛,令南唐军队一度无还手之力。”

“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