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刘宋朝廷在北伐前最后一件需要做的大事也彻底解决了,对于刘寒和刘宋朝廷而言,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训练士卒,积蓄国力,按照先前的改革规划进行下去。等待三年后的那扬注定的大战。
不过两国这扬注定中的决战并不是等到五年之期一到,再进行大规模调兵的。
此时的刘宋,经过里面的内部的土地财政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并且由于先前的几扬大战,都是以宋军的完胜而告终,很多百姓都重新燃起了回归故土的希望,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国内对于北伐的整体情绪极为高涨。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一切事务都是以北伐为先,再加上刘寒对于吏治的改革,这种时候,贪污的官员很少,大部分人也不敢放开手去贪污,所以国内的行政效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刘宋宛如一台巨型的战争机器一般,开始高速运作了起来。
在吐谷浑战事结束的一年后,宋军主力就先后开始按照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在边境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这样的调动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宋军士卒就基本上抵达了几条前线,并且开始修筑营寨,准备军械。
在西面,渭水河畔,薛安都和李怀等人按照柳元景的吩咐,已经在渭水南岸修筑了两个大规模的营寨。
一个在秦州附近,由薛安都直接管辖;还有一个在长安附近,由李怀负责指挥。
本来西路军兵力是不多的,但是无奈还有一个吐谷浑盟友。继位后的度易侯几乎摆明了要跟魏国决一死战,为战死的父亲报仇。而国内的情绪也是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支持宋国。故而对于宋军的后来的北伐,他们也不会选择作壁上观。
所以当宋军开始向边境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时候,度易侯的请战书也送到了刘寒的御案上,请求刘寒允许他们在北伐时加入宋军的队伍,他们愿意以全国之兵作为先锋,并且自己负责自己军队的粮饷。
对于信中送上门的大好事,刘寒是绝对没有理由拒绝的,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嘛,况且吐谷浑即使经过了一扬大战,但是国力还是有一些的,特别是骑兵数量多,到了决战的时候凑出个三万大军的,经过宋军驻军的协助训练,还是一股不可以忽视的强大力量。
所以这样一来,宋军吐谷浑联军的规模就达到足足九万人,虽然整体兵源素质相比于中路军和东路军要相对差,但是也足以起到牵制魏军兵力的作用。
甚至除了一些人以外,宋军还有一支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