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隆庆开关,大明开放了海禁,虽然仅有短短的六年,但是为大明续命几十年。
曾经永乐帝五次亲征蒙古,还派遣郑和下西洋,要是下西洋没赚钱,傻子才信。
也有人说,是为了去寻找建文帝,或许第一次下西洋是因为这个,但之后尝到海外贸易的甜头,就一发不可收拾。
不赚钱的话,朱棣五次亲征蒙古都进行不下去,再加上大量发行大明宝钞,只发布不回收,不断收割,最后大明宝钞跟废纸没啥区别。
朱元璋能多次讨伐蒙古那是因为刚建立的政权都是很有钱的,大量钱粮都集中到掌权者手中。
就是因为海洋贸易太赚钱了,大臣们才极力反对朝廷出海,每次船队带回来的奇珍异宝,各种名贵木材,香料,金银珠宝…等等,这些价值不斐的物品,最后卖掉了,钱都进了皇帝的腰包,那些大臣不眼热才怪,奈何朱棣不好忽悠啊!
简单来说,下西洋就是明朝官方贸易,是去赚钱的,运茶叶,丝绸,瓷器出去,再换大量的奇珍异宝回来。
众所周知,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东西运到南洋,西洋,那都是好几倍的利润,即使是两三万人的庞大船队,花销巨大,但是一算下来,还是能赚很多钱。
朱高炽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去世了,而朱瞻基还没尝到下西洋的甜头,郑和就死在了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
年轻的朱瞻基又被大臣们忽悠的实行了海禁。
晚年,没人看管了的朱瞻基,彻底放飞自我,回忆童年,又迷上了逗蛐蛐。
大明也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再之后的明英宗,因为土木堡之变,让大明彻底由扩张转为防守,不过朱祁镇也干了一件好事,废除了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
朝廷不出海了。
这下,原本海洋贸易这大蛋糕皇帝吃的最多,大臣们只能干瞪眼,海禁以后就全是王公大臣们偷偷的搞了,靠着走私,江南官绅集团个个都富的流油。
随着米粥逐渐见底,肚子没那么饿了,众人也商讨着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走。
卫华仔细数了下,包括自己在内。一共有三十四人,二十三男,十一女。
此刻众人都愁眉不展,想来也是没什么可以逃跑的办法,何况这茫茫大海,旁边还有其它倭寇船只,跳海都逃不出去。
台州府距离倭奴国三千公里左右,以帆船3-6节的航速,应该七八天左右就到倭国了吧!
想到这,卫华不由叹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