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中,除了老俞头,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物资紧缺的票证年代,对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一无所知,只想着,反正是供给制,那应该就是大食堂,有肉一起吃,有酒一起喝。
但这个方案只推出了半天就完蛋了。
中午的时候,在食堂里,沙青和车永波看着桌子面面相觑:食堂为了公平起见,用的是定量的餐盘。如今,武装部的小伙子们吃过的餐盘比狗舔过的还干净,孩子们也多数能吃完,可女人们的餐盘里却剩着不少。那些武装部的小伙子有相好的女人倒还好,能接过相好的餐盘再扒拉几口,可要是没相好的,总不能厚着脸皮去吃人家的口水吧。
实在的,当时混在一桌子上吃饭时,大家你伸一筷子我舀一勺子,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可现在一搞分餐制,再吃别人吃过的东西,就感觉腻味了。
老俞头在旁边跺脚:“瞧见了吧,瞧见了吧,我早说过这大食堂不行的,以前三年困难时期,大半就是被公社食堂吃垮的,这人人食量不同,口味不同,众口难调,这食堂吃不下去的。”
沙青不服气道:“那让食堂的人多烧几个菜好了。”话才出口,他也知道不妥当,烧菜烧饭的崔大妈她们都是农村妇女,又不是酒店特级大厨师,再说原材料有限,烧来烧去也就这几个大锅菜。要不,为什么王德承有蔡春雷烧私家厨房菜招人羡慕妒忌恨呢。
老俞头道:“听我的没错,食堂还是别搞了,咱们把物资放到每个人手里,让他们自己去过日子吧,我看古林镇新来的同志,都是成双成对的,原本就是一家,自己开伙过小日子,互相之间自由调剂。别提多美了。”
好吧,当天下午,财务部就改成每人发放定额物资了,三人趴在办公桌上算了半天,决定先发放一星期的生活物资――整个月量太大了,而且光蔬菜也不可能一下子发一个月的啊,就连这一星期也够呛。农业部陈老伯听说要他准备每人一星期的蔬菜时,气得跳脚。那大棚才多大产量,全拔光了,也凑不够每人一星期的量。
好不容易从米、蔬菜、酱油、盐、味精到衣服、鞋子,样样包含在内,装了个大袋子,分给每个人。
接下来。财务部立刻迎来了不少提意见的,徐薇薇一进门就嚷嚷:“卫生巾呢?我们女人要用卫生巾你们不知道的啊。”
沙青一缩脖子,还真忘了,连忙取了几包卫生巾来给徐薇薇,他倒也识趣:“麻烦徐姐告诉女同志们一声。下午来补临。”徐薇薇哼了一声,正要走,却又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