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需要水蒸汽通过热焦炭,然后再和空气在电弧作用下,才会将氮合成尿素。
磷,用硫酸去酸化含磷的矿石,使其中重金属离子跟硫酸结合沉淀,置换出磷酸,再加氨气也就是尿素去中和,才能获得磷肥。
钾,来自天然钾矿,也就是跟海盐一样,从盐湖罗布泊等地方挖出来就是天然的氯化钾、硫酸钾矿。
有了这三样,能够影响作物生产的只剩下旱涝,和土地肥力再无关系。
制作氮肥也就是尿素肥需要的电弧,张天赐只能等电池搞出来再说,不过有了硫酸,电池也不再是难事。
而磷肥则可以现在就搞出来。
让工部找来几吨的磷矿石,直接碾碎成小块,和硫酸进行反应。
因为没有制取氨气的办法,只能先将就着,生产一些简单的酸洗磷来实验种地。
看反应了大概十多分钟,磷矿石大部分都自粉碎成渣渣,张天赐便叫人控干硫酸,将酸洗磷晾干后直接粉碎,就可以开始第二套工序了。
这第二套工序,就是水洗。
因为磷肥粉末上附着着难以氧化的硫酸,张天赐打算晾干之后直接清洗,看看会不会因为清洗损失肥力。
经过七天的稻谷幼苗实验,张天赐发现,一旦水洗,这磷肥效力就会大大降低,想要正常使用,那只能干燥后直接撒到土里使用。
这样带来的缺点就是,要么戴手套,要么使用后尽快清洗,又或者多存放一段时间,让磷肥上的硫酸和空气中的各种元素反应消失后在使用。
如今可没有自动化编织生产,手套的造价可不便宜,怎么说也要十好几文钱,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价格则是能省则省。
思来想去,张天赐决定让磷肥多和空气滞留一段时间,否则受伤的还是老百姓。
得到磷肥实验成功,可以开始大规模土地实验,朱元璋兴奋的带着百官直接下地做农活。
好在大明朝初期的百官都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儒,虽然好几年没运动,也跟不上朱元璋的脚步,但是也不至于没做一会就累的不行。
而且只实验四亩地,一群人忙忙碌碌,一个白天便耕种结束。
耕种结束之后,朱元璋大手一挥,叫来百名士兵,日夜看守此地。
百官纷纷看向张天赐,有些官员笑呵呵的,有些官员则无奈的摇着头。
张天赐的想法很好,可是……
地主能答应吗?
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