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是必然的事情,但却是中国最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原因就是,伊朗在中国的同盟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关键就是伊朗的地理位置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伊朗的东边是南亚次大陆,北面是高加索地区,西面是土耳其,南面则是海湾地区。
大战结束之后,土耳其与俄国都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控制之中,而南亚与海湾地区则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伊朗正好位于中德战略边界上。
显然,伊朗不但把中国控制的南亚与海湾地区连接了起来,还是阻挡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南亚与海湾地区扩张的桥头堡。
正是如此,中国在战后极为重视伊朗。
说白了,巴列维能够回到伊朗当上国王,就是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而扶持巴列维也是中国控制伊朗的主要手段。
问题是,这个手段过于单调。
更要命的是,为了维持与伊朗的结盟关系,中国不得不在很多方面忍受巴列维的胡作非为。
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结果,即中国对伊朗的国内政策影响非常有限。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对巴列维的纵容,导致了伊朗国内局势持续恶化,并且最终引发了伊斯兰革命。
如果中国有更多的选择,也许就能避免这场危机了。
由此可见,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在战后的对外政策中最大的失误。由此造成的麻烦,困扰了中国数十年。
要知道,通过革命上台的伊斯兰宗教政府绝对不会把中国当成盟友。
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伊朗人在痛恨巴列维国王的同时,也痛恨那些肆意掠夺伊朗资源的中国企业,也就顺带痛恨中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伊斯兰宗教政权必然会宣扬反华与仇华政策。并且以此来团结民心。
也就是说,伊朗的伊斯兰宗教政权肯定会把中国当成敌人,甚至是头号敌人。
可惜的是。在革命爆发前,中国当局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巴列维时期,伊朗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其地位甚至在以色列之上,加上巴列维一直奉行亲华亲以政策,所以中国给予了伊朗最高级别的军火贸易,即为伊朗提供了当时所能拿得出来的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巩固巴列维的统治基础,同时增强伊朗对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牵制能力。
比如,在一九八零年,中国就向伊朗出售了在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