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了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群臣身着朝服,鱼贯而入,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息。今日,是大明王朝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立储大典。
徐达、李文忠等开国元勋立于前列,他们面色凝重,目光不时交汇,各自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扬储位之争中表达自己的立扬。而新晋的将领们,如冯胜、蓝玉,则显得更为激进,他们渴望在新的储君麾下建功立业,重振大明雄风。
随着一声高亢的“陛下驾到”,朱元璋身着龙袍,缓缓步入金銮殿,他的步伐稳健,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缓缓登上龙椅,环视四周,群臣皆跪拜行礼,山呼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朱元璋的声音浑厚有力,他轻轻抬手,示意群臣起身。随后,他沉声道:“今日,朕欲立储,以安社稷,望诸位爱卿各抒己见。”
此言一出,金銮殿内顿时议论纷纷,群臣或交头接耳,或低头沉思,气氛紧张而微妙。
徐达作为开国功臣之首,率先出列,他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陛下,储君之位,关乎国本,需谨慎选择。朱标殿下虽英年早逝,但其子朱允炆年幼,恐难以担当大任。而燕王朱棣,英勇善战,威望卓著,实为储君之不二人选。”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支持朱允炆的朝臣纷纷反驳,他们认为朱允炆虽年幼,但性情温和,仁政爱民,是继承大统的理想人选。而支持朱棣的朝臣则针锋相对,强调朱棣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经验。
金銮殿内,争论之声此起彼伏,气氛愈发紧张。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静,目光深邃,仿佛在审视着每一个人的心思。
就在这时,智囊刘伯温缓缓出列,他手持羽扇,轻摇慢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先是环视了一圈争论不休的群臣,然后缓缓开口:“陛下,储君之选,当以国家利益为重,而非个人喜好。朱允炆殿下虽年幼,但性情仁厚,易于安抚民心;而燕王朱棣,虽才能出众,但性情刚烈,恐难以驾驭群臣。依臣之见,不如先立朱允炆为储君,待其成年后再行观察,若有不妥,再行废立不迟。”
刘伯温的话如同一股清流,瞬间平息了金銮殿内的纷争。群臣纷纷点头,觉得此言有理。朱元璋也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好!就依刘爱卿之言。”朱元璋拍案而起,声音洪亮有力,“朕今日立朱允炆为储君,望诸位爱卿共同辅佐,以安社稷,以兴大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