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继续笑问:“你认为如何改?”
“实行盐引,朝廷谓之纲盐。
北明朝以来,有了盐引。
盐务便畅通无阻,渐渐演变成商户私有。
商亭、客亭遍及两淮。
一旦触犯他们,他们立即罢市。
盐商罢市,老百姓就会造反。
山东几府的盐也赖两淮,可谓事关重大。”
“故此晚辈认为,圣上有力革新。
何不改盐引为票盐,全力收及官府把持。
市不可无商,但若为生民计。
盐场唯有无籍灶户,苦不堪言。
何不分给贩夫走卒,民户贫农进入盐场。
凭票经营,官府摧课(收税)。
只要不明着来,等他们发觉。
已经无可挽回......”
将心中构思地想法一口气说完。
贾琮喝了一口茶,手指向案上瓷瓶道:“姑老爷,青蛙放在温水中。
它是没知觉的,等水烧涨。
它就逃不脱,只能等死了。”
林如海听完,死气地眼睛突然泛起精光。
盯着这个大舅子的庶子,拖着病体,强打起精神,一捋胡须道。
“改纲盐为票盐,那不是换汤不换药么?”
“不然。”
贾琮奸诈地眨了眨眼:“姑老爷,票盐主要抑制的是盐价。
盐价暴跌,官府收拢。
得益的不是朝廷和百姓么?”
林如海蓄起来的胡须有一尺多长。
他抹须的白皙右手突然停下。
看着贾琮沉默不语。
如此一来,那些盐商的下场不难想象。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而眼前的贾琮说起来,毫无怜悯、同情之心。”
林如海心道:“此子固然是聪明,就是太过奸诈了啊......”
“官场公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现下懂得还太少。
又旅途奔波劳累,且先在敝府安歇几日。
研磨时文,我交代完事情,再说。”
林如海没有应答,淡淡地转移话题道。
贾琮告退而出,暗叹道:“林如海就是既得利益者。
说不定和大盐商有关系。
要不然怎么不敢放手一搏呢?
士大夫啊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