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陵城皇宫。
自上次谈及张居正变法及后续影响后,天幕就再次陷入了沉寂。
大殿中,朱元璋正拉着韩国公李善长的手闲叙家常,聊着聊着李善长不由得扯到了天幕上,距离上次天幕熄灭,已是第三个月了。
为此,金陵城上下都有些焦急,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要知道自从天幕稳定后就是每月亮起一次。
说起这个,朱元璋顿时面露苦恼之色,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廓。
他平日里奏折都亲自过目,所以非常之忙,加上位尊至极,也没多少知心人可以吐露心声,所以看起来对此毫不上心。
但要说整个金陵城谁最希望天幕准时亮起,他肯定能算最虔诚的那一批人。
无论是后世各种还没搞到手的技术,还是作为一个连接未来的窗口,其意义都非常重大的。
李善长的儿子李祺也为此茶饭不思,也不由得大倒苦水。
朱元璋又戴上了眼镜,哈哈大笑起来,金陵城中,谁家不是如此,大人尚且还好,小孩子就一直吵着问天幕怎么还没亮起,叫人如何回答
说了一阵这個话题,李善长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陛下鼻梁上所佩戴者颇似叆叇,不过比叆叇方便了许多。”
从进来开始到现在也有两三刻钟的时间了,李善长就注意到朱元璋鼻子上奇怪的叆叇,在天幕中很是常见,许多后生都佩戴着,他还以为是金陵城新风尚。
朱元璋嘿嘿一笑,这还是他要工部防天幕后生佩戴的款式,特地制造出来的,比叆叇的话就多了两条镜框腿,能架在两侧耳朵上,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改进。
这几年来他批阅奏折不断,眼睛慢慢跟着老化和模糊,不得已才弄了一副来。
说起来,一般这种眼睛模糊的症状,佩戴正常的叆叇即可,不过像宋濂等老臣,反而是凹的有用。
说着便随手取来一份奏折,递给李善长。
李善长不明所以,接过奏折又征得陛下同意后,才拿远眯着眼睛快速瞄了一眼,说的是两艘满载煤矿石的宝船在海上倾覆了。
朱元璋又小心取下脸上的眼镜,递给了李善长,李善长告了一声罪,接过后小心戴上。
强忍住鼻梁和耳朵的痒意,入目所见反而比平日里更为模糊.他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朱元璋呵呵一笑,知道他比自己大十几岁,可能需要的是另外一种眼镜,于是又命人取了另外一种眼镜出来给他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