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李谕在哥大的演讲比较成功,不过哥伦比亚大学目前算是一个更多偏理工科和经管类的研究型大学,而且现在美国全民崇拜工业化,所以李谕的风头反而更大。
校长塞斯·洛知道李谕在纽约有定点实验室,应该会经常在纽约,所以邀请道:“李谕院士,您可不可以同意成为我校一名荣誉教授?”
李谕道:“我的年龄恐怕还不太合适。”
塞斯·洛并不在意,谁叫他现在学术成就如此高:“并不妨碍,以您的能力没有任何不妥。”
李谕说:“我担心没有太多时间。”
塞斯·洛说:“先生放心,我们不会给你过多教学任务,最多一些讲座而已。”
李谕想了想说:“将来我要是再有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傍身,才够资格接受你的邀请。目前最多暂且只作为客座教授吧。”
客座教授一般是临时性的,一年期满后还要续约。
塞斯·洛笑道:“院士先生的意思是对赌合约了,如此的话,赌注大一点才好。如果您能拿到诺奖,不仅哥大会给您荣誉教授的职位,每年还可以招收最少10名贵国留学生。”
估计是丁龙给他出了主意,李谕一下子就有点无法拒绝:“有点意思,我接受。”
实际上诺奖已经逃不出李谕手掌心,现在纠结的是诺奖评选委员会。他们刚刚以熵增定律和第三定律给李谕发了诺奖提名,紧接着李谕又搞出来一个更加炸裂的X射线衍射实验,都不知道咋选了!
梁启超看到李谕受欢迎程度,心中颇为开心,他知道自己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种东方的神秘感。
而李谕受欢迎那是真的在科学上让欧美心服口服。
离开哥大后,李谕接着又带他去了趟底特律,参观自己的工厂。
梁启超看到工厂里如火如荼的场景,以及众多华工脸上洋溢的笑容,大为慰藉。
这里与唐人街的情况判若两然。
毕竟一天五美元真心不是低收入,一年1300多美元,折合银子就是接近700两。
如果按照购买力换算一下,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21万元左右。
反观此时国内情况,普通农户一年收入只有5~10两左右,也就是后世的1500~3000元,绝对天壤之别。
梁启超对李谕说:“听闻资本家双手沾满鲜血,不过我看你却不然。”
李谕说:“这句话一定程度上也对,当年欧洲占领掠夺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