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困难的局面(第1页)

不久前,在巴黎和会召开期间,詹天佑前往东北参加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防止列强以护路为名夺取铁路。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旧疾复发,虽然转回汉口医治,还是回天乏力。

武汉、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地随即展开了公祭活动。

上海的工商界借此机会也聚集了一回。

李谕与刘鸿生穿着一身黑西服到场,鞠躬献上鲜花。

一旁的张謇说:“眷诚(詹天佑字)乃国士,猝然离世,实在可惜。听说他离世后,财产没留下多少。”

李谕说:“更可惜的是他未能完全施展抱负。民国以来,政府根本拿不出太多资金投入铁路建设。”

张謇做过农工商总长,说:“上头简直一塌糊涂,交通总长动辄更换,而且左右不了财政拨款。而能够筹得款项的农工商部,八年间换了接近十位总长,除了田文烈,每位总长任期平均不过六七月。他们怎么可能拿出一套传承有序的法案保障建设?”

李谕说:“各方势力互相斗争,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虽然有所发展,根基却依旧脆弱,军阀一旦打仗,几乎一碰就碎。”

张謇叹道:“北洋政府拿不出钱,连教育投资都没有,何谈铁路。”

一直到1926年北伐,整个北洋政府执政期间,铁路通车里程仅仅3700多公里,每年250都不到。

即便如此,铁路还是北洋政府的摇钱树以及交通系官僚赖以存在的基础。每年铁路盈余高达4000余万元,而北洋政府时期一年的总收入也就4亿左右,占了10%之巨。

除了铁路收入,北洋政府能够掌握的收入主要就是关、盐两税。

关、盐两税民初就已经被列强控制,税款需要存入外国银行。征收、管理及支配权掌握在总税务司和盐务稽核所手中,大多用于各种内外债的担保。

北洋政府只能得到还债后的余款,也就是所谓的“关余”与“盐余”。

讽刺的是,恰恰因为列强插手,使得各地军阀不敢轻易截留这两种税款,才使北洋政府可以仰列强之鼻息,得到一笔稳定而可靠的收入。

虞洽卿也到场,鞠躬献花后,走过来说:“诸位不必如此悲观嘛!就我在上海总商会统计到的数据,工商界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欧战期间,李谕先生多处布局,我们同样大力发展,整体实力估计至少在战前两三倍以上。”

他说的是实际情况。

一战前国内的工业企业也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