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哥本哈根研究所除了8名永久成员,还有10名左右长期访问学者,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研究所的设计规划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很典型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模式:上面两层是宿舍,地下室供实验用,只有一小半的空间实际用于理论物理研究。
李谕来到哥本哈根研究所后,玻尔高兴道:“看到这个足球了吗,是当时李谕先生你来哥本哈根大学时我们一起踢的那个。”
李谕笑道:“真是太有纪念意义了。”
玻尔说:“以贵国的足球水平,来到奥运会也不会差。”
李谕唏嘘道:“要是能保持下去就好了。”
又提到量子跃迁,玻尔不能再沉默:“这不能证明没有量子跃迁,只是证明我们不能想象出它们。对于量子跃迁,经典物理学中的实验和描述方式是不够的。”
李谕同他握手道:“教授又帮助量子力学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爱因斯坦再次开口:“但你并不会真正相信只有可观测量才能进入一个物理理论。”
不过他们两人虽然证明了二者等价,却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对于更深的数学本质无法参透。
首先来的,就是爱大神。
海森堡虽然没有泡利的急脾气,但对自己的理论自信心非常高,于是说:“我认为非决定论,也就是严格因果性的消失是必要的!否则根本没有办法解释量子跃迁为何不连续!”
“太荣幸了,爱因斯坦教授,我和您有一样的观点!”薛定谔到了,“我也难以接受海森堡的说法。”
李谕又说:“教授看过波动力学的论文了吗?”
“你的意思是,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与你的波动力学在数学上其实是等价的?”爱因斯坦惊讶道。
“我看了那篇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文章,教授的表现堪称无私。”李谕赞赏了一句。
当时玻色犯了一个巨大错误,所有报刊编辑都看出来了,因此退了稿。玻色没办法,尝试寄给爱因斯坦,没想到爱大神赞不绝口,并主动翻译成德文发表。
虽然历史上薛定谔与海森堡针对矩阵力学VS波动力学搞了很多次辩论,尤其在证明二者等价后,辩论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狄拉克真心很强,但就像杨振宁一样,非业内人士大都不太了解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两人的工作太基础,而且非常数学,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动不动就是各种复杂深奥的场论。
薛定谔的做法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