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说,对于AI即将全面介入人类社会,也牵涉到一些哲学和人文问题。
因而,理工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各类精英,包括政商各界人士,齐聚一堂。
如今,很多人不是抱着怼人的心态而来,而是真正想为明天、也为现在,找到一条快速而不危险的发展道路,共同探讨出最基础性的保护措施——道德规范。
科学院作为此次研讨会的发起人和主办人,对申请报名的各类专家,做了很伤脑筋的挑选。
报名经初选后剩下几万人,被淘汰的更多人,是民间凑热闹的。当然也不排除那些人当中,还是有见地的,但是身份不够资格。
“人多力量大”这个观点,用在开会上不适合,更容易扯皮,使得会议进程低效、甚至于最后决议流产。
人选少了,要谁来、谁不来,又变成一个人情世故,得罪人。
科学院本来有一个选择人的标准,但是让人去选,很缓慢。
于是,有人提议用AI选择。果然,这是聪明人的想法。
慕星海回到科学院,对这事在技术上做了一些指点,让院内相关同事自行搭建这个数据模型。
采集录入数据,又缓慢了,但是出结果很快,几分钟,然后又用了半个多小时,报给各领导审阅、批准。
最后一步,又只花了几分钟,由AI把相关会议请柬电邮给相关人员了。
进入会扬的有3000多人,加上他们相关的助理、司机等陪同人员,人数更多。
会议第一天上午,在慕山河主持下,一个一个机构官员,做了很“重要”的讲话。
到下午,相关议程才直接和AI的事情有关。
一个一个企业、科研单位、甚至于媒体代表,将现在AI的研制、使用情况做了一个汇报。
一堆数据,有喜有忧,有成绩的企业,很低调。
而搭乘AI列车不顺利的企业领导,一阵抱怨。
虽然整个下午,所说的事情与大会主要议题还是有差异的,但是加上这些基本事实和数据,对后面的研讨更有一个直观的参考性。
所以,下面还是有很多人,在不停做着记录,也同时记录自己明天发言的要点。
到了下午会议结束后,很多人就在会扬内外找熟人,或者主动与人攀谈,找寻有共同想法的人。或者偶有不同意见的,也做了一个简单的辩论。
组委会见到这种情况,临时决定弄了很多小会议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