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变革:通货衍化(第1页)

2096年至2098年的“货殖改新”中“100统协元兑换1克黄金”的固定比值规定重新在泛亚地区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固定汇率制。

这一制度最早可上溯到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将1磅(古代计重单位)重的白银分成240便士的货币体系。但这一制度首次被提出并大规模执行则要等到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各国铸造拥有法定含金量的金币在国际间流通,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形成。由于汇率固定有利于维持世界经济相对平稳,促进贸易发展,在世界大战及大萧条后虽一度中断,但又在1944年卷土重来。这一年,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汉普郡(Neshire)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此体系貌似与19世纪的金本位制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存在大量内在缺陷,最终试图维护美元霸权地位的尼克松政府面对“滞胀”也不得不接受经济多极化的现状。而自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

行统一发行人民币始,中国地区开始了无贵金属主币时代。

一个世纪后的2048年,SAA成立后,开始发行“统合币”并期望以五十年的缓冲期限逐渐由浮动汇率制过渡至固定汇率制,史称“货殖改新”,又名“五十年变革”。统合币的单位为元、分,辅币单位为铢。1元等于100分,1分等于60铢。其中,“铢”为钢制硬币,有30、10、5、1四种面值;“分”、“元”皆为纸质钞,有1、5、10、20、50五种面额.特殊地,“元”有 特殊面值“100”,为银质圆角四边形硬币。

“铢”的正面为数字阳刻面值并有防伪纹,圆周有凸起纹,侧面有竖条状防伪纹与“THB”字母,背面纹饰分别为梅兰、竹、菊并有“泛亚联合”拼音字母环形铭文。“分”的正面有汉字、阿拉伯数字两种面额标识;汉、英、日、俄、回五种文字的“亚联银行”字样;防伪纹及标码、印制年份,背面则有拼音文字“亚联银行”、阿拉伯数字面额标识、SAA徽标及分别为陆家嘴、长城、红扬、埃菲尔铁塔的图案,颜色分别为青、土黄、浅紫、果绿。“元”的正面与“铢”相同,背面除单色景观图案外与“铢”相同,但景观图案替换为泰山、珠穆朗玛峰、沙漠及沙丘、冰山。硬币“元”正面为防伪纹、阳刻“100”字样、“亚联银行”阴刻字样,侧面有铸造年份的阴刻文字,背面则是SAA徽标、“亚联银行”拼音字母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