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五年的研究,辰极集团舰队已基本形成了以“未央”号与“长乐”号为双中枢的指挥系统。但它们与“玉衡”级相比,既缺乏有效的攻击手段,又团载员过多导致武器系统极易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令紧急状态下本就不充足的火力雪上加霜,而集中控制中枢又使一旦“未央”号与“长乐”号被击沉,余下的单位任务执行能力便大打折扣。
2203年6月1日,杨哲昕启动了“雷”“火”“岩”“风”四项计划,寻找辰极舰队旗舰的最佳方案。
“重岩”计划,以两门波能护盾发生器为核心,交替展开护盾与启动波能炮,外形参考重瓣荷花,特征是造价低廉。
“烽火”计划,拥有自主意识的诺依曼机方案,形成移动壁垒;同时加装来自伽米拉斯军的反跃迁壁,困死来犯之敌。
“云雷”计划,追求“一击脱离”的浅水重炮舰思路,将波能炮与波能引擎简单铆接后安装“桂林”型生物质外壳,大量制造。
与之相比,“沐风”号的设计则略显保守。
2205年,一种板状构型的波能引擎“帆板”研制成功;2210年, 首艘完全依靠帆板驱动的航天器“宇宙帆船辰耀号”试航完成;2213年,“沐风”计划成型并开始改造,仅仅两年后便正式入列。
“沐风”号与“华清”号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拆除了波能引擎与波能撞角,以及两舷大量三联装波能炮塔。首次亮相时,处于折叠状态的它甚至连底部那两座较小的虚空引擎都未打开,只是借着反重力与调姿喷口缓慢前进。折叠状态下的它外观神似简化上层建筑为切面、增加大量隐身设计改造、仅艉部略异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放大版。
那是2214年的辰极集团“超光速世纪阅兵式典”,没有拖着彩烟的飞机,没有广扬上整齐划一的方阵,也没有旗帜招展的各式战车。漆黑的空中除了一轮冰冷的太阳以外什么也没有,星星也淹没在层层云烟中。外城区的天空,一如既往。
蓦地,几道浅色的线条闪过,接着是空气被压缩的低鸣。那声音不同于鹤唳九天的长啸,不同于古书上所说的“雏凤清声”,不同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轰响,也不同于“协和”客机突破音障时的爆鸣。那声音,像红日初升时寺院的晨钟,像婴孩新生的啼哭,像两军对垒时“援枪而击”的战鼓,又像“东方红”扳下启动杆的震颤。而后,恍如白色天鹅游于水中的“长统”级出现了。
弧线,向来被认为是优美的象征。无论是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