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秦枫阅卷,朱元璋紧张(第1页)

这场淳化县的县试,由秦枫规定的考试时间,一共只有三个时辰。

其实秦枫一直很奇怪,就是古代科举为什么要进行三天三夜,带来了许多因为时间拉长而产生的麻烦,比如说发放蜡烛,比如说营私舞弊,比如说臭号火号,等等这些。

明明只要缩短考试时间,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避免。

又不是题量特大,尽管考试时间三个昼夜,但实际答题时间也就几个时辰,剩下时间都在休息而已。

更高级的院乡会殿,秦枫管不到,但是在应天府的管辖范畴内,县试和府试,秦枫可以完全做主,便大笔一挥,将县试的考试时间定为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而接下来的府试,时间再延长一倍。

这么长的时间,什么题目都该答出来了!

要是时间不够,那就是不会!

时辰一到,悬挂在枫兰县学特定位置的锣声,清澈地响起,然后便有专门的衙役负责收卷,统一交到秦枫这边。

因为只有四百来人,所以秦枫索性来了个高效率办公,这几百个考生甚至都不用回家等消息,可以选择留在枫兰县学,远远看着这位秦大人当场阅卷,当场决定下一步晋升府试的人选。

实际上,既然是这种形式,出于对前途命运的关心,回家的考生凤毛麟角,更多人则是眼巴巴地望着秦枫,内心忐忑,不知自己答的内容,能否得到秦大人的认同和赞赏。

一般来说,科举考试当中,为了防止作弊,还有一套专门的答卷誊录程序,为了避免考生在试卷上留记号,或是让阅卷人员认出自己熟悉考生的卷子。

但既然主考官和阅卷人都是秦枫,这个步骤就可以省略了。

在淳化县,秦枫的威望简直比皇帝还高,不论是判案或是各种政令,淳化县的老百姓全都是发自内心的服膺,绝不会有任何怀疑。

众目睽睽之下,秦枫开始阅卷。

四百多份答卷,数量虽多,但实际上,这其中的大多数,并不会耗费秦枫太长的时间。

比如第一道题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里耳熟能详的句子,可谓是含义简明,方向清晰,就可以作为这次县试的试金石。

倘若这样的题目,都茫然不知所云,那么从原则上说,基本上可以判定落榜了,后面简单扫一眼,如果没有特别亮眼之处,仅仅几秒钟,这张卷子就注定名落孙山。

《大学》都没读过,纯纯是滥竽充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