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先天科举圣体(第1页)

哈哈!

这老朱,有点意思啊。

你把连朝堂那些重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拿来询问这些年轻的贡士了?

秦枫听了这个问题,觉得有趣。

上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大道之争,朱元璋希望能够了解,从上古传下来的尧舜之道,在现在是否还适用,是应该继承,或是否定。

然后,徐鼎臣根据之前跟自己的讨论,已经给出了答案。

——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就是正道王道!

相信,这句话是最令朱元璋满意的答案。

于是,找到答案之后的朱元璋,就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这第二道题,说得就更加具体,也同样代表了以朱元璋为首的大明第一代领导核心,在治国方面出现的迷茫。

其实,现在是洪武五年,基本的治国纲领,已经由朱元璋、李善长、刘伯温、徐达等人,共同确定了,但是具体到细节,却依然不是很明晰。

于是,朱元璋以汉朝唐朝的盛世作为切入点,讨论他们制度的异同,之后又提了一些细节的问题,希冀能找到长治久安的治国之策。

虽然问的是徐鼎臣,但这毕竟是殿试进行中啊。

所有的今科进士,两百多人,同时开动脑筋。

也有几人尝试破题作答,但宝座上的皇帝陛下,都是不置可否,最多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答案。

越来越多的目光,又开始聚焦在唯一有座位的徐鼎臣身上。

朱元璋也不时望向徐鼎臣,心想这孩子莫非之前全是依靠他老师给的答案,真实学问并不足以成为状元之才?

【呵!】

【这孩子,只怕这会儿想得有点多吧。】

【不然,怎么会花费这么长时间?】

【其实,刚才的大道之争,或许对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限于眼界和阅历,多少会有点困难,但好巧不巧地,我押对了题,鼎臣在我的观点上,再行发挥发散,果然让老朱满意了。】

【可是这第二道题,根本难不到鼎臣啊!关于治国的细节,虽然看似也是高大上的问题,但其实正如那句话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再大的国家大事,也要落实到各布政司,落实到府,落实到县!】

【老百姓或许压根不认识皇帝,也不关心皇帝是哪一个,他们只会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那个县太爷,若是县太爷爱民,他们自然就会认同,就会把这当成是皇帝的功绩,从而对这个王朝,产生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