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锥在囊中(第1页)

不过因为本届考生明星太多,首相家的公子、前首相的儿子都在,大家默契地等了一会儿,继而随着送来的试卷越来越多,差不多超过半数才开始阅卷。

其实宋代科举还没有明朝八股制度,要是规矩,也就是“美”与“刺”,简单来说,进士们要做的扣着题目写出一篇同时拍赵官家马屁与指出赵官家过错的政治论文出来。只要马屁拍得好,同时批评的到位,那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殿试好文章,不愁有个好名次,更不担心被刷下去。

八百篇糊了名字的文章,再英明神武的官家不可能挨个看完,只是要求宰执、尚书、翰林学士们一起审阅,定下大略排名,然后选取优秀的定名词。

非但如此,随着开始正式糊名审卷,不管是何等出身,一旦官家御笔一旦定下名次,都不许做任何更改。试卷还要贴到宣德楼外供人观看,以示朝廷无私。

但是,有些卷子,哪怕是糊了名的,也可以透过一手文章引得皇仪殿中的君臣们各自愕然,谨慎对待。

比如赵玖拿着赵玖望着手中这份写满了颜体工整小字的试卷,从头看到尾,只觉得内心震撼已经不足以表达其心情。

这位仁兄没有当年胡铨很早交上来的试卷居然写了一万多字的殿试侠行为,通篇也只有三千多字,但却称得上通篇干货,直指时弊,犹如出自积年干员之手。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四个问题融合为一个整体,大局意识充斥全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靖康乱后,泥沙俱下,朝廷行事不拘凡俗,乱世重典,方有统一之局。然既统一,治世以安民为先,安民以立法为要。”简单来说最重要的是就是让新收复地区的老百姓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接着有很不客气地指出,赵官家作为绝对领导核心,老是往外跑在战时是应该的,但在太平盛世就属于不务正业。正如您简朴而大多数官员就不敢豪奢,官家若不注重本职工作也会导致上行下效,切不能因为获鹿大战后您的威望空前而肆无忌惮,要知道民意如流水,再高的功业也经不起折腾,您这么英明的人肯定知道李隆基吧。

如果只是这么说,大家也只会觉得这是个干御史的苗子,但是人家后面的内容也很精彩,结合题目,指出休养生息肯定没错,怎么做汉文帝时期就有了模板,但本朝更进一步地发展了均田制度和摊丁入亩,这是体恤农民的千古善政,一定不能因为中间出现了问题就反复,应该从王安石变法中吸取教训,重视底层政治,防止良法恶厉,加强监督最好建立体系。实在不行宁可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