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旅途记事四:“最重要的一句,2/1给你”(第1页)

读谱究竟是读什么。

——

没过一会儿,一位卖特产的推销员推着小车经过第三隔间。

“天山蓝莓李果。”

见一伙孩子坐在这里,推销员刚准备停下推销一番,结果被徐丽礼貌地请开了。

“抱歉,老师在上课。”

孩子们当然注意到这一幕,隔间一阵小小骚动。

“读谱要专心。”季洋大师姐友情提醒,“我们在上课。”

孩子们连忙收回注意力。

读谱究竟是读什么。

李安在一次排练结束后向方永波请教了这个问题。

当时方永波借用了林郎的老师,国际著名音乐家巴伦博的回答:

指挥读谱的过程正好与作曲家的创作过程相反,作曲家可能有了一个乐思,可能那只是一个片段,然后把它扩展。

无论那是灵感、知识或直觉,他都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将它变成一首完整的音乐。

而当一个指挥初次接触到一首音乐时,他并不会去注意细节,他必须在心中将乐曲依照作曲的方式重新组合一遍,然后再寻求细节。

-

李安当时被这个答案触发了一些灵感。

他觉得不只是指挥,作为一名演奏者,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读谱意识。

他认为这是一种科学的读谱手段。

虽然他教孩子们读谱要从调号、节拍、速度等问题开始,看似是一套具有完整规律的读谱方法,但实际上李安在拿到一首新谱子的时候偶尔并不会按部就班。

他有时喜欢被音符本身所带来的听觉体验所引领,然后让音乐带着他往前走。

或许这也是他和莫扎特音乐有着高度“默契”的根本原因,莫扎特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时确实是无需过多赘述。

可莫扎特是唯一的。

若是按照解读莫扎特那般解读贝多芬,李安至少需要再多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红楼音乐会。

大多数作曲家的作品还是需要按部就班地去解读,完成一二三部,尤其是越复杂的曲子,越需要如此。

李安结束和方永波的交谈之后,回去的路上这么提醒自己。

然而那个时候他并未有太多实际的感触。

因为截止到那之前,他还没有真的遇到解读不通的谱面。

是勃二的当头一棒。

各种复杂的音符和多变的节奏以及跳跃的力度关系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