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相公怎么没出来?”借宿一宿的农家婆婆端过来米粥,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关心地问着。
“婆婆,谢谢你收留我们一晚。”苏瑶感激地说,然后轻轻地皱起眉头,“他身体不舒服,还在休息呢。”
婆婆一听,立刻紧张起来,忙说道:“哎呀!这时节最容易得风寒,可不能耽搁啊!这样,我去给他熬一碗姜汤,喝下去驱寒。”说着,她就要转身离开。
苏瑶连忙拦住婆婆,摇着头说道:“婆婆,真的太感谢您了,但他这是老毛病了,昨天已经为他熬过药了。”
婆婆点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惋惜和无奈。她拉着苏瑶坐下,轻声安慰道:“你们小两口逃荒而来,也是不容易。这样,你们就留在我这,等身体好些了,再去找活计也不迟。我家三儿在上京念书,一时半会也不回来,家里空着也是空着。”
听到这话,苏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但还是婉拒道:“谢谢您的好意,婆婆。但我们有亲戚在庆州,我们打算今天就启程去投奔他们。”
婆婆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关切地问道:“那你相公怎么办,他那个身子能行吗?”
苏瑶轻轻叹了口气,愁眉不展地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回答:“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再待下去也是不行。”
婆婆也叹了一口气,感慨地说:“这个世道活着就很不容易,谁都有难处啊。”
苏瑶关切地问婆婆:“昨日匆忙,未能详谈。为何家中仅有您一人呢?”
婆婆面露哀伤之色,缓缓说道:“三儿的爹娘都是走镖之人,他们前往北境时遭遇了劫镖者,不幸身亡。幸运的是,总镖头每年都会送来一些银两,而我则在镇子上做些针线活来维持生计。此外,总镖头还带着三儿去了上京念书,那里的生活条件和吃穿用度都比我们这里要好得多!”
苏瑶环顾四周,发现尽管家里被打扫得干净整洁,但所有物品都显得破旧不堪。于是,她好奇地问婆婆:“您的孙子什么时候会回家呢?”
按照常理来说,这个时候上京的书院应该会停课休息一个月。
婆婆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已经有三年未归。”
原来是这样啊。
“既然如此,那您为什么不去上京找他?”
婆婆再次摇头,叹气道:“我去又能做什么呢?只会给他添麻烦罢了。”
听到这里,苏瑶不禁皱起眉头,轻声说:“不知道三儿叫什么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