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刘婶的心情格外好,做饭的时候都忍不住哼起了山歌民谣,谢宁看着手中的报纸,眼中亦荡着淡淡的笑意。
红军突破乌江占领遵义,他们会在那里进行一场会议,结束了王“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确立了以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谢老师,快来!”憨娃子蹦蹦跳跳的,一整个小圆球,倒是灵活的很。
谢宁摇了摇头,把围巾系好,这才顶着风雪出门,到饭馆的时候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刘婶在施粥,云爰爰和六子发黑面馒头,里面还有一个穿着布衣的和尚在帮忙。
正是今天早上在门口化缘的和尚,说是回去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也就是佛粥,那和尚所在的庙也不远,就是个小破庙,日子也艰难的很。
连着两年的旱灾、水灾、蝗灾,就是这个偏僻的小镇,都涌进了不少流民,他们没有地方住,就在草滩搭窝存活。
那里有码头,卖力气活能养家,起码饿不死。
今天过节,刘婶见那和尚,直接把人留下,让一起熬上两锅热粥蒸上几笼馒头,让那些个街角缩着的流浪儿吃点热乎的。
谢宁到的时候店里的人纷纷夸赞刘婶菩萨心肠,吃完东西的人还刻意多留了几文钱,权当是一点小善心了。
“谢小姐,这些个东西放哪儿啊?”两个伙计各自拎着一个大包裹,因为天寒,两人嘴唇都被冻得发紫了。
谢宁招呼六子过来把这两袋棉衣发下去,都是铺子里的成衣,不怎么好,但胜在还算厚实,能抵挡点寒气,希望今年冬天能少死几个人吧。
谢宁对着这两个伙计道,“今天过节,进来吃碗腊八粥吧。”
天冷的很,吃上一碗热乎的粥,好歹能暖暖身子。
进去后厨的时候小扬还在熬粥,谢宁把手上的姜放到灶台上,“等下再熬上一锅姜汤吧,暖身子。”
话还没说完呢,外头的憨娃子就跑了进来,“谢老师谢老师,有人送东西过来了!”
原来是附近的商家和旅客还有居民看到饭馆在施粥,便自发的送了一些东西过来,有米面杂粮,也有旧棉衣旧袄子鞋子。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力所能及的伸一把手还是可以的,这几年哪哪都是灾情,北边和日本打,内地和自己人打,说不定哪天流落街头的就是自己了,能帮一把是一把。
都不容易。
谢宁出去的时候还瞧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