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灯的概念一开始来源于神话传说。
传闻远古时期天柱倒塌,女娲曾“断鳌足以立四极”,即砍下大鳌四足作为擎天柱。所以人们认为“鳌”具有天地之间最为坚固有力、稳定不移的属性。
后来人们在这个神话基础之上开发想象力,形成了以巨鳌背负仙山为基本轮廓,又叠加了各种祝福和神圣内涵后的了“鳌山”形态。
一般鳌山为木质结构,用冬青或松柏枝叶来搭建灯景,层层叠叠好似仙山,其间点缀各式各样的大小花灯,最上方则是一个小亭子,亭子里端坐着一位赐福的仙官,是为百姓送去祝福的意思。
但随着时代发展,鳌山内核依旧包含祝福意味,但形制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一开始的玄学范畴。
像现在灯市里这一座“鳌山”就没有那么庄重、神性,主题风格活泼,童趣,更偏向歌颂祈愿日常生活更好的这个意思。
本该被松柏枝叶搭建的“仙山”变成了各色鲜花鲜果装点的“花果山”。
其间点缀着大大小小的灯笼也是各种花朵和果实样式,最上方的小亭子里则放着一尊极其逼真的猴王塑像,几只小猴子在旁边做嬉闹状,有的抱着桃子啃得不亦乐乎,有的趴在大王头顶做远眺状,还有的尾巴尖儿勾住亭子的廊柱,半边身子悬挂在亭外,随着晚风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能掉下来似的。
整座“鳌山”高有九层,周长数十米,亭尖甚至比街上最高的一间店铺还要高出一大截。
原本在长街中间小广扬沉默矗立着黑黢黢的鳌山,随着被一盏盏点亮的灯笼,在所有人眼前现出了全貌——
“我勒个去,这也太壮观了吧,1、2、3……9,足足九层啊,牛批!!!”
站在鳌山脚下的游客们不由自主的后退几步,但就算这样,拿手机从下往上拍时也能清晰感受到来自眼前巨物的压迫感。
林渔和林冠作为知情者,也早早就等在了最佳观赏位。
像是给众人留足了观赏鳌山灯的时间,十几分钟后,夜空中传来一声极有质感的轻喝——
“火树银花不夜天,光影交错映华年——”
那声音不知从何处而来,却悠悠然传的很远,又像在所有人耳边呢喃一般清晰。
紧接着,无数盏孔明灯自两旁房屋后升起,转瞬间就升起了十多米高。但很神奇的是,这些灯并不像一般的孔明灯一样飘飘然飞向高空,反而一个接一个的在长街上空浮动,互相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