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师傅抬起手腕,低头看了一眼手表,然后抬起头来,看着大家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得赶紧去隋唐遗址公园门口摆摊儿画牡丹了。你们可以去白马寺看看。”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好啊!”接着,他们各自踏上了前往白马寺的公交车。
在公交车上,众人听着杨涛娓娓道来: 白马寺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他们知道白马寺由几部分组成。
经过一段车程,终于抵达了白马寺。王茜和易彬作为洛阳本地居民,自然而然地走到售票窗口购买门票。而其他人则静静地站在寺院的大门前,四处张望,欣赏着这座古老寺庙的庄严与宁静。
寺门正面镶嵌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刻着“白马寺”三个大字。这扇大门通常由三个门组成,分别代表着佛教中的“空门”、“无相门”以及“无愿门”,也被称为“三解脱门”。然而,此刻的空门紧紧关闭,游客们只能从两侧的小门进出。
山门外摆放着两匹栩栩如生的石马,它们相互对视,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石马的头上戴着华丽的辔络,身上披着精美的鞍鞯,显得十分温顺。这些石马相传是汉代的驮经之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众人兴奋地在石马面前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王茜买过票,充满好奇心地向杨涛问道:“白马寺为何被誉为中国第一寺院呢?”她的眼神里透露出对这座古老寺庙的浓厚兴趣,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杨涛微笑着向众人解释道:“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国道边,这里可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啊!它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为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据传东汉永平七年,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赍佛经、佛像回洛阳。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