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这天的雨夜(第1页)

这几天的外出实习,秦星熠颇有感触,写下一篇随笔作为实习报告交了上去。

内容如下:

几日下来,感触颇多。

行程无非是老师带着我们在各家企业参观,听各家企业精英讲解行业发展现状。时间安排并不紧张,所以出发之前我都会带一本书同去,每到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会淡出别人的视线,找一个角落安静地看书。

或许是因为行为不合群,浪费了这宝贵的实习机会。在一个清洁设备有限公司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围在前面听一个已经入职的校友学姐的演讲。我则是躲在一众人后面,蹲在一个角落里看起了《红楼梦》。老师过来提醒我说:“仔细听一下呀,大学四年只有这一次机会,这是你自己选的专业,要好好学……”我并不认为听入职员工讲一下他们公司董事长不忘初心、艰难坎坷的创业经历和企业文化对我了解这个行业、入职这个公司有什么帮助,于是僵硬地回答:“我对这些并不是很感兴趣。”老师追问我:“那你对什么感兴趣?”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把我逼到了角落,我极力想要跳脱出来,于是似笑非笑地说:“没关系,老师,我还修了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位,我还有后路。”

刻意展现出一抹笑容,是为了让老师觉得我有自信,而之所以会变成似笑非笑,则是因为我本没什么自信。因为就在几天之前,我上交了人生第一篇文学性质的论文,这是我苦读了一年书之后所写就的。短短七千字,研究的是川端康城和日本三大传统审美意识之一的“物哀”。文学院的老师给这篇文章的评价是:发发校报可以,几经删改后投稿一些期刊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文学研究这条路我并不适合,文学创作这条路,也劝我趁早放弃。不过倒是可以退而求其次,多花些精力写网络小说。再次一提,我很向往网络小说作家的生活,但又不愿放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人宏图。

无论一生如何走过,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景一人,所见所及皆在逝去,悲哀是藏匿在心中不变的底色,在最终得以看到这种逝去时升华为美。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时候恰恰是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最终都将明白,生命是一个消耗品,所见之人于景,从一开始便是见一面少一面——这便是我心中领悟到的物哀。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近乎消极的态度浸染了我,看到眼前的人与物质时,总会在自己的生命线上添上一笔彷徨不安的联想。

在那个清洁设备有限公司,我注意到了墙上贴着的“军令状”,这与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