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圣人恒无心,以之心为心(第1页)

【帛书版】

圣人恒无心,以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xi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通行版】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于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可以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治理天下时,收敛自己的私欲偏见,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民众都是注重耳喻目染,所以圣人要以对待孩童的方式对待之。

【注释】

“圣人恒无心,以之心为心。”这里的“圣人”指的是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人。“恒无心”意味着圣人没有私欲、偏见和固定不变的自我观念,他们的内心是空灵、开放和流动的。“以之心为心”则表示圣人以宇宙万物的心为自己的心,他们的心与宇宙合一,无界限。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这句话阐述了圣人对善恶的态度。圣人认为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他们对善人表现出善良,对不善的人也同样表现出善良。这种无条件的善良是圣人的道德品质,即“德善”。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这里的“德信”指的是圣人的诚信品质。圣人对相信他们的人展现信任,即使是对不相信他们的人,圣人也保持着一种信任的态度。这种诚信超越了个人利益和情感的束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最后这句描述了圣人在世间的状态和他们与百姓的关系。“歙歙焉”形容了圣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他们的存在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于一切事物之中。“为天下浑心”意味着圣人的心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他们没有分别心,能够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质。“百姓皆属耳目焉”表明圣人的智慧和德行如同百姓的耳目,能够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圣人皆孩之”则表达了圣人对所有人的慈爱和关怀,他们视所有人为孩子,充满了慈悲和包容。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