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通行版]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译文】
如果不尊祟贤能之人,百姓就不会去争夺名利;如果不看重稀有难求的财物,百姓就不会去偷盗;如果不让他们见识到诱惑人心的事物,百姓就不会陷入混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使百姓的内心保持空虚,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弱他们的欲望和野心,强化他们的体魄。始终让百姓处于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只要让那些有知识的人不敢不按照道义去行动,那么国家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好的了。
【注释】
“不上贤,使民不争":老子认为,过分推崇贤能会导致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相互争斗,因此主张不刻意尊崇贤能,从而避免社会纷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如果社会中不将稀有物品视为高价,人们就不会因为贪婪而去偷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通过减少诱惑,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是老子描述的理想状态,即人民内心充实、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欲望和野心被适度抑制、身体强健。
“无知无欲”:指的是一种简单、自然,不受外界干扰的生活状态。状态
“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意味着当人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并且出于敬畏而不敢不去做时,国家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理。
接下来,我将从认识和理解世界、修身养性的指导、处事哲学的启迪、道德修养的强调、科学创新的启示、艺术创作的启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倡导、应对变化的智慧以及道德决策的指导等十个方面,探讨这段话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1、认识和理解世界
《道德经》中的“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这段深邃的文字,不仅揭示了古代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